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张刘敏:打工妹六次高考终圆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08日   06 版)

    2004年年末,张刘敏的母亲再次发病,这时她正在读高三。她因此作出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放弃读书,打工赚钱。

    2005年夏天,张刘敏来到杭州寻找工作。没有经验、没有学历,她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吃苦耐劳。一连走了十几个街区,脚上磨出的血泡里渗出的血水浸湿了鞋子。到了凌晨连一个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最后一位好心的店主收留了她,并给了她一份临时的工作。19岁的张刘敏就在杭州萧山做了一名饭店服务员。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她做过售货员、保姆和饭店服务员,在纺织厂、塑料厂和电子产品加工厂做过工人,辗转9个城市,做过27份工作。

    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大学,但是她却想帮助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大学。2007年9月,张刘敏通过互联网找到了大别山区的一所小学,经教育部门批准后,她如愿以偿当上了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教授语文等课程,开始了志愿支教生活。

    因为她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回家过春节,所以每年寒假,张刘敏都会留在山里陪孩子们过除夕。到了暑假她会到城市去打工,贴补自己的生活。在汶川和玉树地震后,她还赶赴灾区,做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大别山,不一样的生活触动了她:山里会说普通话的人很少;很小的孩子每天要走10多里山路去上学;学校的教学楼很破旧;师资力量极为短缺。看到这一切,她决心扎根大别山。

    “在一次我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考大学的时候,她们问我:‘张老师,你有没有上过大学?’这时,我上大学的渴望就更强烈了。”张刘敏说。

    其实,无论是在打工还是支教期间,她都没放弃学习。每年6月张刘敏都会参加高考,这样连续参加了6次。但是,受工作影响,学习时间有限,前5次她都只考上了专科学校,她放弃了入学就读,直到2010年考入了吉林师范大学,这时的她已经24岁。值得一提的是,在这6次高考中,她前3次是参加理科考试。而后3次,身为理科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自学文科课程,以文科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并最终圆梦。

    张刘敏很喜欢这所大学朴实、踏实的学习氛围,更喜欢所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入学后,她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还为她提供了国家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顺利完成学业已不成问题。但是张刘敏没有就此满足,她还是那样省吃俭用,同时做了近10份家教工作,在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后,她把钱寄给父母,并资助两名大别山区的贫困儿童。繁重的工作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业,公交车上楼道灯下都有她读书的身影,在考试前最紧张的时候,一天到晚只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张刘敏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个学期都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还获得了“三好学生”称号。去年,她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民主评议环节,她得了全票。

    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张刘敏还利用课余时间办了一个辅导班,主要辅导那些厌学甚至是青春期叛逆的学生。大三时,院公布成绩排名,她名列社会工作系综合成绩第一名,令大家不解的是,她却没有领取奖学金。同学问为什么?她说,我得到的帮助够多了,现在我办了辅导班,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需要这笔奖学金的人还有很多,还是留给她们吧。

    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磨练中成长。张刘敏继续迎接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考验,向着梦想的彼岸破浪前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5月08日 06 版

软件落后已严重掣肘中国创造
北大燕京学堂培养一年硕士
别让火爆的亲子节目灼伤脆弱的童心
李雯凤:失败了,也要带着微笑上路
尹军:屡败屡战 创业无悔
张刘敏:打工妹六次高考终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