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大学生学员心得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13日   07 版)

    李展彤@华南师范大学:踏上浸染过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壤,我的灵魂得到一次饱满的给养。累的时候学会不抱怨,难的时候学会舍己助人,痛的时候学会坚韧前行,这些都足以让我受益终生。我想我的记忆里会永远珍存这场灵魂的洗礼,并将在不远的将来做好新时代红军精神的传播者。

    蒋欣@云南财经大学:作为一名90后校园“记者”,对“红色经典”知之不深,也并没有将其作为支撑我们走上新闻道路的力量。但是这一次,井冈山烈士陵园里的心灵沉淀,小井烈士墓前聆听的伟大情怀,五龙潭的瀑布响潭,黄洋界上陡峭的运粮小道……在青少年基地启程的红色之旅让我们经历了红军精神的洗礼。

    崔勇@南昌大学: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过程,同学们互相鼓励和帮助,既是体能上的历练,也是对自我独立精神与协同精神的考验。1800多米的往返路程,泥泞湿滑,想象一下红军在这种环境下的斗争是多么困难,多少次九死一生的战斗,多少回宁死不屈的考验,沉甸甸地诠释了信仰。

    刘诚@江西萍乡学院:难忘第一天晚上的“破冰之旅”,面对一张张不熟悉的面孔,大家紧张而又拘束,这样怎么团结协作?我甚至为老师感到揪心。基地老师果然经验丰富,先是用“拼地图”的方式让大家分组,同组的人因为“缘分”而建立好感;接着又用每个人的名字作诗,让小组成员对队友的姓名涵义迅速熟悉;最后让所有人手牵长线提起毛笔写下刚创作的诗句,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协作的力量。

    吴琰@南京大学:走遍万水千山沟坎泥泞,磨不灭英雄气概。扛弹药箱、挑扁担、救治伤员,负重前行压不倒心中信仰,视百姓为兄弟,与人民同甘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身寄苍穹心向未来。这就是在井冈山感受到的红军精神。

    陈梦颖@北京语言大学:在基地的几天课程很紧张,也很辛苦,但回顾一下,又或许是之后几年、甚至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曾志忍痛离开自己的儿子,张子清师长舍生献盐……每一个故事都很平凡、细微,但又那么崇高、伟大,让我学到了责任,学到了坚韧,学会了理解,学到了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年轻的心,收获很多,成长很大。

    王桑田@武汉大学:抚摸无字碑,走进旧居遗址,与红军后代面对面交流……基地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井冈山历史、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感染,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丰富,井冈山精神更会照亮我们的路程,陪伴我们一路前行。

    李艳@大连海事大学:并不是所有旅程都是快乐的,并不是每一段旋律都是动听的。而井冈山的这次旅程必定是难忘的,快乐的,和谐的,记忆永新的。

    聂亚栋@景德镇陶瓷学院:刚开始下山时,内心竟有种莫名的恐惧,总觉得会有危险,可是整个连队都在前进,我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一路上看到大家互相扶持,内心感到很多温暖。返回出发点,嘹亮的军歌响起,顿觉所有的疲惫烟消云散,精神百倍。

    周业普@重庆理工大学:来时期待,走时不舍,愿有机会故地重游。

    睦丽莎@西南民族大学:虽然井冈山斗争艰苦卓绝,但今日的井冈山却超乎我们想象的秀美繁荣,青少年基地也是移步即景,里面教学设施相当一流,能够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历史、拓展素质真乃一大幸事乐事!

让信仰点亮人生
没有理想的生命将何其苍白
感受不一样的革命传统教育:历史不仅仅是一本书
井冈山上“零零后”的第一堂团课
大学生学员心得
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官方微博
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