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村支书蒋乙嘉︓

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新华社记者 吴晓颖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19日   06 版)

    7年前,开有4家公司、资产千万元的蒋乙嘉,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四川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将自己拼搏10年的所有家当用于村民脱贫致富。7年多来,他带领群众实现了“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将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山村变成了“世外桃源”,村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

    贫困村7年致富脱“穷帽”

    蓬溪县拱市村地处四川东部,这里四面环山,是典型的穷山村。全村1719人,耕地面积1277亩,人多地少,常年缺水。到本世纪初,人均年收入才2000多元。

    村文书姜丰伦回忆道:“以前村里只有一条烂河沟,种地靠天吃饭。旱年里为争一点灌溉水,邻里间有时会大打出手。”更让人头疼的,还有交通问题:“之前去镇里赶集,要走十多公里的泥巴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蔬菜运不出去、卖不成钱,只能受穷……”

    村民唐相章的大儿子在外打工,几年前谈了女朋友。女方跟着回拱市村,走到村头断垭口,瞅了一眼四周光秃秃的荒山、矮旧的土房、脚下的烂路,撂下一句“条件太差”,掉头就走了。

    如今记者走近拱市村,远远看去,青山环绕、花果飘香。一幢幢小洋楼错落有致;一口口堰塘绿水荡漾;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在村落,把分布在方圆几公里的11个村组连接起来;一条条水渠如一道道坚实的护墙,在田野间纵横交错。

    唐相章抱着孙子坐在自家小楼前,指着门口的水泥路和屋后的水塘对记者说:“这些都是蒋书记修的,能过上今天的好生活,多亏他了。”

    7年多来,村支书蒋乙嘉出资1600余万元,为村里修了40多公里的水泥路、18口塘堰、30口蓄水池、建立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购买农用机械。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迎难而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3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152元,是7年前的3倍,摘掉了贫困村的落后帽子。

    并获得县首批“小康村”、县级“文明村”、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等称号,如今的拱市村人居环境优美,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文明祥和的景象。

    “千万富商”返乡扶贫

    拱市村的巨变,始于7年前蒋乙嘉返乡的决定。2006年7月,退伍后在外经商10多年的老党员蒋乙嘉决定回家乡看一看。正是这一趟回乡之旅,改变了拱市村的命运和蒋乙嘉的人生轨迹。

    那年适逢四川出现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拱市村也遭遇旱灾。干得发白的土地龟裂出一道道口子,道路不通,乡亲们日子过得清苦、愁眉不展,眼前所见刺痛了蒋乙嘉。

    几经考虑,他决定把北京的公司交给朋友打理,自己回村帮助家乡父老脱贫。妻子不理解:“放下好好的生意,安逸的日子不过,偏要去穷山沟遭罪!”亲人也反对:“村里穷,你能有多少钱往里投!”蒋乙嘉答道:“去当兵前,我是个穷小子,是部队培养了我,我才有了今天的一切。看到乡亲们还在受穷,我心里不踏实,睡不安稳哪。”

    2007年,蒋乙嘉带着辛苦打拼的积蓄回到拱市村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破解“行路难”。村民穷,拿不出修路钱,他自己垫上;有村民嫌修路占了自家的地,跑去施工现场闹,蒋乙嘉耐心解释,赔偿损失。村里第一条通村公路修通了,百姓对蒋乙嘉的态度由最初的质疑、不配合变成了感激、敬重。

    实现了通车梦后,要解决的第二件事是用水难。蒋乙嘉在村里新建了堰塘、水井、蓄水池,并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实施了“小农水”改造。如今,全村每条水渠每隔数米的拐弯处,都建成了一个集排洪、蓄水、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圆形大蓄水池,彻底解决了农田灌排“靠天攒”“望天收”的状况。

    基础设施建好了,蒋乙嘉萌生了退意:自己的几个公司都离不开人;回村后,每年和在东北居住的妻女见不了几次面……听说蒋乙嘉要走,村民们把他堵在了村口:乙嘉,大伙儿都盼着你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呢,你不能走哇。

    2013年,拱市村“两委”换届,54岁的蒋乙嘉全票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姜丰伦说,蒋书记一上任就向全体村民承诺,不拿、不贪村里一分钱,力争5至10年变成小康村。

    “要让村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通了公路有了水,山上撂荒能变“银行”,山下撂荒可变“粮仓”。新任村支书的蒋乙嘉又开始谋划如何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他自掏腰包请农技专家到村里实地论证,搞新村建设规划,确立了特色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思路:山上种果树,稻田里进行养鱼、养蟹试验,引种高品质莲藕,逐渐以绿色品牌形成高、中、低端水产品规模养殖。如今,全村引进国外樱桃品种,种苗移栽500余亩,引进业主种植青花椒300余亩,食用菌70亩;林下套种黄豆100余亩、花生230亩、生姜260亩,稻田生态养鱼150亩。

    59岁的唐才云是村里生猪养殖户,家里养了80头生猪。“路修通后,做生意方便了,家里盖了个养猪场,不断扩大养猪规模,年收入有八九万元。”唐才云乐呵呵地说,村里搞产业发展,活多的做不完,前年在广东打工的儿子、儿媳也回村了,拉建材、栽树种藕,一年挣的钱不比在外打工少。

    农民富了,开始改建、新建住宅,购置小车、家电。一幢幢小洋楼在山间冒了出来,一辆辆小车多了起来。“村里正在铺设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年底前,我们就能吃上自来水、用上天然气,不用再担水洗衣、砍柴煮饭了。”唐才云说。

    蒋乙嘉告诉记者,接下来,村两委采取村企联建的模式,组建土地流转合作社、出口花卉水果种植合作社、绿色水产养殖合作社,促进产业大发展,耕地效益大提升。“我的梦想,是让每个村民都富起来,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据新华社成都5月18日电

习近平会见柬埔寨首相洪森
习近平就当斋等老挝领导人遇难
向老挝人民革命党总书记朱马里致唁电
手术室的男护士
黑龙江不明坠落物为运载火箭或卫星残骸
第七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开幕
牵手残疾人 共圆中国梦
“欢庆六一”亲情音乐剧专场公益演出举行
上海设立青少年足球培育基金
从“为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