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坚持地方性 突出应用型

——黄河科技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之路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21日   07 版)

    黄河科技学院创立于1984年,2000年实施本科学历教育,2013年入选首批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并发起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建校30年来,学校秉承“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面向地方,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定位,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群;培养了10余万“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凸显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优势,为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公共服务贡献了力量。

    一、学科专业设置紧贴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突出应用型特色,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开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30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积极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学校多次深入到河南省各市进行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以了解和掌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状况,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2013年,学校按照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试点的相关要求,在全国率先开展探索和实践,在济源市成立了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学校紧密结合河南省济源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了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专业,并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培养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改善地方民生、提升企业竞争力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品牌,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学校战略转型和内涵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学校为了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扎实开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深入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学校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建立健全了“质量工程”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凝练办学特色,打造发展亮点。目前,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层次教学科研平台42个。通过这些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动效应,特色专业的品牌效应,专业群的合力效应,把学科专业建设推向更高层次,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人才培养特色契合企业岗位需求,着力探索“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线创新人才

    学校构建了“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围绕如何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这些做法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的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学校‘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定位正确,构建‘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方向对头,思路很好。”2014年1月由院长杨雪梅教授主持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荣获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该项目历经7年的探索和实践,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得到全面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高,黄河科技学院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真正走出了一条应用型本科特色育人之路,为我国民办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以“宇通重工班”为例,2011年5月,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以及学院的64名学生签订三方人才定向培养协议,联合组建“宇通重工班”,成为学校定向培养模式的一个典型。随后,学校在宇通重工建立了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每年可派出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前往实习,2013年5月,教育部批准其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除了为宇通集团定向培养人才,学校定单班还有很多,如为苏宁电器开设的“苏宁工程师班”和“苏宁营销班”,为河南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开设的“交建工程班”,为杭州纵横通信有限公司开设的“纵横通信班”,为上海达研光电有限公司开设的“达研光电班”等等。订单式培养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急需的专业人才,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就业工作,让学生实现了未毕业先就业的局面,同时有效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成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坚持协同创新、集约发展的科研模式,助推产业创新升级,推进校地合作、校所合作、校企合作

    学校与地方、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以产业需求及技术发展为导向,共同成立研发中心,组建创新团队,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着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并依托这些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及时将科研最新成果融入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吸纳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技术提供支撑,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后盾和依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间持久、稳定的合作机制,强化行业指导、深化企业参与,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共同推动专业和课程建设、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共同实施质量监控与评价,构建了从横向到纵向、产学研一体化的多方位合作机制,提高了相互的依存度,成为了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实现了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共管、共享”。

    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学校与企业通过共建实体、合作研发、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主动服务于地方的产业转型,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2011年初,学校与安阳市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新型高分子基光伏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技术合作,借助学校的科研和人才优势,以光伏材料产业为服务主体,以产业需求及技术发展为导向,很快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生产工艺,使企业产值大幅增加。2012年,该研究中心已获批“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双方合作不断加深,不仅强化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而且构建了一个科技推动和技术支撑的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还分别与凤凰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洛阳高新四丰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了河南省太阳能硅片及电池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洛阳市钨钼靶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与河南省电力公司、光维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成立了物联网技术、光电信息技术等9个科研创新工作室,并组建了科研团队。这些科研创新团队,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现代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物联网、电子信息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关注企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为推动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作出了贡献。

    四、坚持教育公益性,恪守“三为”办学宗旨,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和社会服务职能

    学校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办学,参与发起“非营利性民办高等高校联盟”,并作为副主席单位签署了《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公约》。学校建有高标准的音乐厅、演播厅等实验实训场地,这些资源既服务教学,又资源共享,对社会开放。学校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心系社会、服务社会。音乐学院连续十年承担拜祖大典合唱舞蹈演出,体育学院多次参加国际少林武术节等重要文化活动的展演任务,为中原文化传承创新贡献了一份力量。自1998年以来已免费培训25期6000多名下岗女工,深受广大下岗职工的欢迎。学校多次举办“女大学生村官培训班”,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妇女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被省妇联、省人保厅评为“下岗女工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郑州市评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获批成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三年来为校内外培训20000余人次,为企业培训员工超过4000余人,被评为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学校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接受残疾学生就读,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胡大白董事长组织学校教职工为灾区捐款40余万元,并接收了一些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北川羌族女孩段志秀就是其中一位。段志秀在地震中不幸失去了一条腿,刚做过高位截肢手术的她艰难地写下了“我想读书”四个大字,被誉为“坚强女孩”。来到黄河科技学院读书后,民族学院为段志秀特制了一张床,配了专用的桌子、柜子,由于校园比较大,还给她买了一辆小自行车,让她利用义肢学会了骑自行车。有了老师、同学无微不至的照顾,段志秀也特别上进,她是班上第一个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新生,是班上第一个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2011年,段志秀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在黄河科技学院,关爱残疾学生是一个多年的传统。曾在学校就读、现在是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的脑瘫学生张大奎,2012年也当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他也表达了对母校黄河科技学院的感恩之情。

    当前黄河科技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全力推进学校向应用科技大学转型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分析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下大力气解决制约教育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深化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以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结合”教育教学体系,发展建设一批校企战略合作联盟,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企协同、校所协同、校地协同等开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把本科应用型教育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区位优势明显、名副其实的应用科技大学,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全面实施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琳玮)

中超“香饽饽”再引资本大鳄折腰
“职业化”还需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国际田联挑战赛北京站缔造轻松气场
马刺倚仗内线优势先下一城
坚持地方性 突出应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