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一书的作者蔡美儿,如今正向广大的中国家长推荐一本与“虎妈”育儿观点截然相反的书——《奖励出好孩子》。与“虎妈”的两个女儿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接受严厉的中国式教育不同,《奖励出好孩子》一书中,作者的两个儿子从小就被排除在“好学生”之外,却依然进入了普林斯顿大学和沃顿商学院两所美国最高学府。
5月20日,在复旦大学校内的一处大草坪上,应邀前来参加“上海论坛”的《奖励出好孩子》一书作者、耶鲁大学儿童研究中心讲师维吉尼亚·希勒博士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
希勒博士的另一个身份是——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的夫人。与以往不同,这一次,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来到中国,是作为妻子的“陪同”,他们夫妻俩的育儿经似乎比诺奖本身更受到大多数中国人的关注。
丈夫和两个儿子都不是“好学生”
在妻子眼中,诺奖得主罗伯特·希勒还有另一个形象——一个并不算很优秀、但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生。希勒夫人说,丈夫的“非好学生”形象能对很多人养育孩子有所启发。
罗伯特·希勒其实算是经济学界的一朵“奇葩”。在经济学界叱咤风云多年的“理性繁荣”理论,曾被他推翻,他首次提出了“非理性繁荣”的理念,并凭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非理性繁荣他研究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但他却坚持下来。”希勒夫人说,在成为知名经济学家以前,罗伯特·希勒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经济学研究者而已。唯一与众不同的是,他比别人有更充足的自信坚持自己的研究。
这种自信,希勒夫人说,来自从小养育他的父母,“我丈夫还是一个小学生时,他在学校里一刻不停投入地学习,但不幸的是,他所学的那些东西并非老师希望他去学的。但,他的父母容忍了这些。”
希勒夫人告诉记者,与她的丈夫一样,她的两个儿子小时候也同样不是“好学生”。儿子的情况,甚至比父亲更糟一些。
他们的大儿子生性活泼,对各种体育运动都感兴趣,唯独不爱学习,“天知道他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在完成作业上,据我所知,很少很少。”希勒夫人回忆,像大多数孩子家长一样,自己最常干的事儿就是手捧孩子的外套到篮球场去“叫他回家吃饭、做功课”。
而他们的小儿子,喜欢小动物、大自然,却有着严重的读写障碍。他无法理解阅读内容,会混淆相似单词,断句困难。“他7岁那年,我们把他送进训练读写的特殊学校,孩子对自己的表现失望极了。”对于小儿子,希勒整天都忙着帮助他建立自信,“只要能让他觉得舒服一些,我就尽量这么做”。
与大多数拥有两个男孩的家庭一样,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希勒也忙于“两个孩子打架”这样的琐碎中,希勒夫人忙得几乎都没有时间关心孩子是否花时间做了作业。
相比“虎妈”蔡美儿的严厉教育,希勒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显然“温柔”许多,她不断“鼓励”孩子。成绩好坏没能成为孩子获得鼓励或批评的依据,唯一的依据是“你努力了吗?”只要孩子努力了,无论结果好坏,希勒夫人都会称赞孩子。
美国家长也会择校,但我没有
就在几天前,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社会调查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民生调查报告(2014)》中指出,70.8%的受访中国人认为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或“非常大”。在绝大多数中国家长和孩子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希勒夫人给中国家长们送上了些许“安慰”,“美国孩子也有学业压力,美国家长也会择校。”
希勒夫人告诉记者,美国家长也都很关注“好学校”,而那些教学水平越高的“好学校”,学业压力往往越重。但她的两个儿子,在基础教育阶段却从未“择校”,“我只是让他们在社区附近的学校上学,从没想过硬把他们送进什么超级好的学校。”
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在普通的社区学校里,希勒家的两个儿子也实在算不上是好学生。“大儿子学业不怎么样,但他是个不错的橄榄球运动员;小儿子有读写障碍,但他喜欢动物、恐龙,或许将来能做生物学家。”对待两个儿子,希勒夫人总是比较乐观。
与其他一些美国的教育学家不同,希勒夫人对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理念颇为了解。她有蔡美儿这样的中国朋友,也有像耶鲁大学学生常乐天那样的中国学生,现在,她的亲家母也是一名地道的中国人。
常乐天是她认为年轻有为的一个中国学生。而常乐天的童年成长过程,也正是她所推崇的“放养”模式。
为上好学校念“奥数”,孩子太不幸
在与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沟通中,希勒夫人主动提到中国家长最关心的补习班、兴趣班和“奥数”问题。
“我听一些中国朋友讲过‘奥数’,他们的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学习‘奥数’。如果孩子确实是感兴趣的话,我很赞同;如果不是,为什么一定逼着他们学数学?那会让孩子将来更加厌恶数学。”希勒夫人说,美国人也会注意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但大多集中于体育运动或文艺类,比如曲棍球、篮球,特别喜欢文艺的可能会去学钢琴、小提琴,但这种“培养”花不了多少钱。
她介绍,美国小学的上学时间是从早上七点半到下午两点半。放学之后,学校会组织各类活动让孩子们尽情地“玩儿”。除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各类体育运动外,还有各种俱乐部活动,比如让他们写新闻、办报纸、讲故事、演话剧等,还会让他们参加各类儿童社交活动。
她注意到,很多中国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她说,这种做法很好,能让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但前提是,得在孩子“先有兴趣”的情况下再培养,而不是“先培养了再说”。
当她得知“奥数”是很多中国学校招生入学的参考依据之一时,她表示难以理解,“如果真是这样,那太不幸了。”希勒夫人也看过奥数的题目,她告诉记者,这些题目其实是有助于教孩子如何去解题、如何去学习的,但如果因为“上好学校”这样功利的目的去读奥数,而孩子本身根本没兴趣的话,其实没有必要。
希勒夫人知道,与很多中国家长相比,她对孩子的管教显然“松了许多”。“家长们首先要摆正心态,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第一名。只要你孩子的童年感觉舒服就行,只要有基本的生存技巧就行。”
希勒家的大儿子如今已经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毕业,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也没有培养出全能的孩子来。大儿子至今仍不太愿意参加工作,但他知道他现在不得不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