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北师大志愿服务20年造就“朱启平现象”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

实习生 王桢楠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5月30日   05 版)

    他为何拒绝手机

    朱启平拒绝手机已经半年多了。自从2013年夏天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一中教书,朱启平几乎没有用过手机。

    在毕节这个不大的地级市里,他算是个“名人”了。来自贵州偏远农村的朱启平,大一时就摸索成立了北师大贵州岩口爱心支教队,大学4年间共计给山区孩子支教100天,曾被评为“感动师大新闻人物”;为了让他的支教队有制度、有规范,朱启平费尽心血地调研、建章立制;支教四年,他多次自掏腰包补贴支教队的费用;在他的感召下,2013年已有近300名北师大学生报名参加他创立的“最艰苦的支教队”;毕业时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却又选择离家乡更近的毕节教书,将支教“终身化”……这些事迹让他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

    媒体的光环并没有让朱启平迷失自我,相反让他“感到压力很大”。朱启平深知“教书和大学时期的支教完全不同”,身边不少非议,这让刚到工作岗位的他决心要低调、低调再低调,他关闭手机,拒绝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希望自己做出点成绩给别人看看。

    除了教高一的历史课,还要当高三的班主任,让朱启平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朱启平笑谈他“把学校当成了家”,每天就住在学校的学生宿舍里。尽管朱启平家就在毕节大河乡官代河村,离学校并不很远,但他周六周日也很少回家,因为大部分学生周末不回家,他要和学生待在一起,“我的数学比较好,可以给孩子们辅导一下数学,或者和学生们交流一下思想动态”。今年过春节朱启平就回家两天,剩下的时间都窝在几平米见方的宿舍里备课。

    就像当年在北师大组建支教队一样,他凭着一股子倔劲儿,真的做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他教的班级平均分远高于其他班级。不仅如此,朱启平成了学生中的“人气王”老师,他的手机丢了,学生们在毕节一中贴吧里发帖,发动全校学生帮他找;学生还把朱启平视为“励志哥”,他的励志故事曾让班里同学泪流满面,而他教过的学生对他也很依赖,遇到问题都喜欢找他倾诉;在他教历史课的班级里,学生把成绩考不好视为“对不起朱老师”。

    朱启平曾对媒体说“毕业之后立志终身在家乡从事中小学教育”,现在,朱启平用他的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诺言;而在他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不止培养了一个朱启平。很多像朱启平一样的年轻人,正把自己的青春洒向更广阔的土地。

    白鸽协会有群“老鸽子”

    今年春节回家,北师大的大四学生陈亚洲费了老大劲儿才把从各处借来的、价值两万元的电影放映设备搬到村里。这个春节,他打算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陈亚洲的家乡在河北邯郸的一个小村庄——北苏庄村。早已在城市里普及的电影院,对于这个远离都市的村庄来说依旧显得遥不可及。去年《一代宗师》上映的时候,陈亚洲想带着学武术的弟弟去看,才发现最近的电影院在距离村子200多里地的邯郸市。村民要想看个电影,需要早晨5点多起床去赶长途车到邯郸市,看完电影又会错过返程的车,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回来。在城市里看个电影这么轻松的事情,在北苏庄村却要这么高的成本,这件事深深地触痛了陈亚洲。

    于是,陈亚洲决定今年春节办个乡村的“天堂电影院”。一回到家,他就在家里支起了放映设备,邀请村民来家里看电影。但家里地方小,只挤下了10多个人。于是,从第三天起,陈亚洲把放映设备搬到了村里唯一的小学里。得知有免费电影看,村民们自然满心欢喜前往,一个小教室里竟然塞了六十多号人。陈亚洲的电影一放就是七天,都是他精心挑选过的电影,有喜剧、有动画片还有励志片,村民们在教室里济济一堂,有说有笑,很是热闹。

    “以前我们农村的习惯是吃完晚饭,很多人坐在外面聊天,但随着电视和电脑的普及,大家晚上都不愿意出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漠了。而现在我发现大家看电影的时候有说有笑,又像以前一样了。我很高兴能够提供一种方式让大家交流。”

    对于陈亚洲来说,这样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了生活方式的一种”。因为陈亚洲是北师大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只“老鸽子”,他已坚持各类志愿服务3年多,他这个特殊的“生活方式”正来源于此。

    成立于1994年的北师大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已经有20年历史,是中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志愿者组织之一,目前下设基础教育、宣传讲解、爱心使者、绿色环保、校园服务等5个一线志愿服务中心,每年有800余名北师大学子作为志愿者,秉承着“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公益、完善自我”的宗旨,在打工子弟学校的三尺讲台上、敬老院的老人身旁、鲁迅博物馆的游客面前、被污染的河流岸边和北师大校园图书馆内用行动传播公益理念,践行公益活动。

    就像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现任会长张燕迎说的,这些志愿服务,在北师大学子的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20年间,有数万只“小鸽子”在志愿服务中成长为“老鸽子”,又飞向大江南北。他们中有太多像朱启平一样,但不为人知的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偏远的家乡,为那里的孩子传授知识,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还有更多人,选择在各自工作的城市,继续自己的公益之举,用微小的力量改变世界。

    “我从刚入学时候的羞涩男生,到现在变成不那么单调乏味的人,还多了好多朋友,是因为志愿者工作从各方面改变了我。”陈亚洲如是说。

    北师大20年志愿服务有“四化”

    1993年12月19日,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两万多名铁路青年率先打起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启动。

    1994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为了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成立了支教扫盲服务队,吸引了来自全校各院系共800多名同学报名,“白鸽”在木铎校园中诞生。同年5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支教扫盲服务队队员作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的杰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手中接过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支教扫盲服务队”的大旗。5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首批支教扫盲志愿者来到山西武乡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揭开了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活动的序幕。

    1994年9月2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北师大举行中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大会。北师大作为首批成员加入志愿者服务总队,成为全国高校志愿服务行动的倡导者与先行者。

    1995年5月,在相继更名为“白鸽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白鸽青年营”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决定成立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师大开始了组织化的志愿者服务探索。

    20年的积淀让整个北师大都浸润在浓郁的志愿服务氛围中,这成为这所学校的一个传统。从1995年10月,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大钟寺蔬菜批发市场率先创办了北京市首家“民工学校”,对外地来京务工农民进行法律、卫生、安全等相关知识培训;到2001年,选拔250名志愿者和400名拉拉队员参加第21届世界小学生运动会的志愿服务,迈出大规模组织志愿者赴外服务的第一步;再到2008年白鸽青协组织2000余名志愿者参加北京奥运会、残奥会……

    在负责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北师大团委副书记孙斌杰看来,学校层面的不断制度化规范,是20年来北师大青年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据孙斌杰介绍,北师大专门成立工作组,由校党委书记牵头,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具体负责,整合校内多方力量,深入推进工作开展,已经形成了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评价激励三个层面的制度规范,以推进志愿服务的规模化、品牌化、规范化和自觉化。

    ——从2010年开始,学校“985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每年划拨专项经费支持实践育人工作,2013年度拨款总额达50万元。实施“百千万实践育人工程”,每年至少组织百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至少组织千名学生到全国各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至少组织一万人次学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实行“校级—院系—服务基地”三级管理培训体系。建立完备的志愿者在线实名注册制度和志愿者电子数据库,并与“志愿北京”平台对接,实现了志愿者招募、注册、活动组织和时间认证等全程可监控的一体化工作管理格局。

    ——在全国最早发起基础教育扫盲服务队,如今已经推广成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广泛参与的支教活动。依托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推出博物馆志愿讲解活动,开创了高校学生进行博物馆讲解志愿服务之先例。心理学院“四环游戏小组”志愿服务依托心理学学科优势,针对在京外来务工人员学龄前子女开展心理干预活动。

    ——志愿者可以参与所在院系每学年的学生综合测评加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学生推优入党考察的重要指标。志愿者协会根据服务时间,为志愿者发放“星级志愿者”服务证书。通过校内外报刊、网络、手机报等媒体手段,广泛传播优秀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加强志愿者网站建设,依托手机移动客户端的智能应用软件功能,促进志愿者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体验的及时分享。

    什么是可持续的志愿服务

    作为北京志愿服务研究会专家的翟雁,曾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培训过志愿者,有着丰富的培训经验。在翟雁看来,要想让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团队建设。“首先,要确定组织的使命和定位,能够解决什么社会问题,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什么价值;第二,团队建设,如何通过领导力、分工和协作建立团队;第三,掌握技术,现在我们特别强调的是新媒体、新技术、创新能力,本来大学生有这些优势,应该更好地使用这些。”

    而北师大的志愿者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自己的使命感和组织性。白鸽的志愿者何璐将这个形容为“一种白鸽人的特质”。就像鸽子飞得再远也记得巢穴的方向,公益的理想成为这群大学生最牢固的维系,这恐怕就是翟雁所说的“好的团队建设”。

    2011年,何璐作为北师大首批到新疆库尔勒市巴州第二中学支教的一只“老白鸽”,用一年时间和小伙伴们在第二中学建立了“白鸽新疆小分队”,“我们的副会长还是个维族孩子。学生们都是第一次参与志愿者活动,每个人都很积极。” 在何璐等人的带领下,中学生们参与组织了保护孔雀河的天鹅、到社区陪伴老人、开设公益影院等十多项公益志愿活动。也许这些中学生现在的力量还很有限,但志愿服务的种子已经悄悄在这里生根发芽。

    正如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陶传进教授所说,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培养一种人格需要,这是一种内在需求,人和人交往的一部分,在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实践中形成。”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
团情微讯
共青视点二维码
全产业链技术领先 比亚迪新能源车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