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中收受巨额贿赂,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日前被正式逮捕。伴随自主招生11年的探索,围绕公平产生的质疑和忧虑也一路相随。自主招生能否真正起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理想效果?怎样避免在权力人情压力下“念歪经”?
自主招生集聚招生公平焦虑
2003年教育部发布通知在我国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迄今我国已经有约90所高水平大学开展自主招生。记者采访发现,虽然教育界和考生、家长普遍认同扩大高校自主权、多元选拔的方向,但自主招生也集聚了社会各界对于招生公平的焦虑。
自主招生集聚了高校掐尖、浪费社会资源、增加考生负担、存在权钱寻租空间等各种担忧。一些中学师生接受采访表示,自主招生增加了学生“裸考”的难度,压缩了非学校推荐、无竞赛获奖学生上好大学的机会。
甘肃会宁县教育局局长张启业表示,自主招生对农村孩子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学生不仅不适应考题内容,仅前往高水平大学参加面试,对贫困家庭就是巨大的负担。
“人大自主招生舞弊案”等事件的发生,更引发了社会对于自主招生公信力的质疑。有家长表示,从报名、材料审查到笔试、面试,一路都存在“做手脚”的空间。
伴随着高校自主办学、自主选拔权力的扩大,一些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存在复杂心态。一名高校副校长表示:“不到分数线不录取谁也没话说,如果给学校自主权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就全都在学校,很难完全扛得住。”重庆一名高校招办主任也坦言,自主招生考试保密、面试公平等各种压力巨大,“我们也害怕被质疑、被投诉,不敢只看‘特长’不排分数。”
兰州大学招办主任李晓莉表示,自主招生给高校增加很多工作量,相对于分数硬指标,很多竞赛获奖、综合素质等评价都需要学校去一一分析鉴别,“权力更大、责任更大,人力、财力支出明显增加。”
坚定方向完善制度 赢得社会公信
采访中,多位教育界人士对记者表示,我国自主招生改革经历风风雨雨,但方向正确,是深化招考改革的必需;要正视存在的矛盾问题,通过进一步推进并完善自主招生逐步化解。
南科大校长朱清时说,高校只有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和目标招录学生,才能更好地育人。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高考办主任胡向东说:“现在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必须坚定不移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自主招生是学校自主权的体现,同时,社会对于自主招生的干扰因素太多,对学校公平录取存在一定影响。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等人士认为,要给予基本的制度保障,提高自主招生的信誉度。
暨南大学招办主任黄跃雄表示:“应该对自主招生有顶层设计,明晰考生、政府、考试机构等各方权益,明确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政策、法律环境的营造、对高校的投入等,将招生招考内容、计划指标、放在哪个层面招生、招哪些学生等权力给予高校。”
高校作为自主招生的主体,要“给权”,但更要“定责”。重庆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赵为粮、湖北省教育厅招办主任左飞表示,高校要在自主招生中真正体现办学特色,事先明确并让考生、家长了解本校的人才选拔标准。
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方健文说:“自主招生要在命题、内容上进一步改革,真正体现学校的选拔标准。”许多考生和家长表示,要切实改变高校特别是名校在招生中的强势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加强监管严规重惩 守住公平底线
自主招生的“好经”为什么被“念歪了”?蔡荣生的被捕反映出因权力缺乏监督而导致的高招腐败。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加紧制定并出台考试法,从国家立法层面明确招考分离,有效遏制自主招生中的权力寻租、违规违法现象,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守住公平底线。
要在总结部分高校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制度确保自主招生阳光公正,例如考生信息的全公开、公示;面试教师随机抽签,过程手机关闭、全程录像;邀请考生家长和社会机构进行第三方监督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宋乃庆表示,要健全各项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管理做到防微杜渐、取信社会。
另外,也要对不诚信乃至违规违法现象“下重手”。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表示,应明确自主招生作弊等于高考作弊,从严处罚,例如取消有关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说,应该改变当前对弄虚作假处罚过轻的现象,对涉及的学生本人、推荐者、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等都追究相应责任。
新华社上海6月2日电
新华社记者 仇逸 郑天虹 张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