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的维族女孩儿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是安徽师范大学2011级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最近刚刚被学校评为“自强之星”。在芜湖市的中小学里,留下了她志愿服务的身影。
还有1年就要毕业了,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盼望着回到自己的家乡——新疆吐鲁番盆地东侧的鄯善县,当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为当地孩子守护心灵的阳光。
在她看来,老师是一个不平凡的职业,能影响许多孩子。
提起她,辅导员老师吴文涛不止一次地感慨:“从内地新疆高中班到大学的7年里,吃过多少苦,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1岁时母亲去世,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5岁起便开始做家务。
父亲一直盼望着她能够走出大山,到大城市去。因此,他把女儿转到了当地的“汉族班”,为的是“学好普通话,为将来打好基础”。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花了近两年才基本掌握普通话。那时,她把小学语文课本上每篇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
她记得,刚刚升到初中时,有一次被老师夸奖“普通话说得好”,她为此兴奋了很久。
不过,中考前的冲刺阶段,由于压力过大,她的成绩一路下滑。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班主任的一句鼓励陪着她渡过了难关:“你已经在‘内高班’(全称为“内地新疆高中班”——记者注)的门口了,进与不进,就靠你自己了。”最终,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天津市微山路中学。
“老师的作用在于,传递正能量,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这一次,她对教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实很多时候,学生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去给予鼓励、帮助。”
到内地读书,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有很多不适应。起初,水土不服、风俗不同一直困扰着她,学习上更是吃力——“内高班”的学生需要在四年里(‘内高班’学制四年,含预科一年——记者注)用汉语将汉族学生初高中六年的知识全部学习一遍,并参加高考。
无形的压力让她有些迷茫。于是,她常常找专职负责心理辅导的蔡老师谈心。在老师的帮助下,古孜逐渐适应了内地的生活,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对心理辅导老师也产生了强烈的职业认同。
高考时,她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心理学专业。上大学后不久,她和班里其他同学一起组建起一支“心灵护航”志愿服务队。一有时间,身为队长的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就带领队员奔波在芜湖市镜湖区各中小学课堂,义务开展心理健康普及讲座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3年来,这支队伍累计服务学生500余名,时长1000多个小时。
去年暑期,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赴江西省都昌县玉阶村留守儿童学校支教。“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最需要得到心理帮助。”
上第一堂课时,她发现有个小女孩总是一个人低着头躲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课后,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了解到,这名姓邵的女孩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由于右手有块伤疤,每当有人走近时,她就会很介意地用左手捂起来。为让小邵正视手上的伤疤,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卷起自己的裤管:“看,我烫伤的疤痕比你的还大,姐姐都敢面对,你有什么不敢呢?”
在那次“对比疤痕”的尝试后,小邵很快就可以坦然面对了。如今,古孜还在和小邵保持着联系,小邵高兴地告诉她,“现在自己是一名初中生了,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不再是从前那个性格内向的小女孩了。”
经过一次次心理辅导活动,现在,古孜对心理辅导有了新的理解,“理解别人、鼓励别人、支持别人,这是一项充满阳光的职业,我享受这种给人力量的感觉。”
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还积极参加“爱心包裹”助学活动,将自己做家教省下来的钱寄给偏远地区的学生,3年累计无偿献血1000毫升,还在学校食堂当义工为师生服务。
回顾3年来的志愿者历程,古孜认为,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最重要。她坚信“小”可以成就“大”:“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一传十、十传百,我可以通过心理辅导影响我的学生,进而影响整个家庭,最终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