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6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6月17日   07 版)

    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4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独立学院版)》排行榜中,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综合实力在山西省8所独立院校中位列第二,办学质量得到专家和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为什么会赢得学子如此肯定和信赖?为什么她的社会声誉日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让我们走近这所学校,看看她的独特魅力吧。

    “我为自己曾是一名山西师大文理学子感到自豪。学校管理既严格又很人性化,老师们敬业而亲和,为我的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我在这里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不少同学羞于谈自己是三本毕业的学生,而我对文理学院却深怀感恩。这里为我提供了适合我成长的土壤,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激发了我的求知欲望,也唤醒了我的自尊与自强意识。”

    “我毕业后到一家市电视台应聘,先在新闻快车栏目实习,后做记者采访,现担任‘公民与法’栏目编辑。期间吃了不少苦,遇到不少坎儿,但一步步越来越成熟。这得益于母校的培育,因为我在这难忘的4年里,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坚强、忍耐和自信。”

    “如果当时没有文理学院这块基石,我就不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读博士,我特别感谢学院培养了我。在这里我得到了尊重,学会了思考,自己的潜能也被一点点挖掘出来。”

    这是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在最近的优秀校友座谈会上,一些校友发自肺腑的感言。他们当中有的是博士在读,有的是白手创业,还有的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小有成就,但谈起在母校大学四年的生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认为,正是母校严格的管理、专业的师资、浓厚的学习氛围给予了自己良好的知识积淀,培养了综合能力,激发了自身潜能,才使自己在后来的求学和工作中始终充满自信,迈出了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作为一所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建院十多年以来,凭借帝尧古都的地理优势和合作企业的有力支持,特别是依托山西师大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精锐的师资队伍,谱写育人传奇。目前,学院已经发展到15个系,34个专业及方向,在校生11300余人,已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1.2万余人,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文化传播基地。

    依托优质资源 推进内涵发展

    学院地处汾水岸畔的唐尧故都临汾市,古韵悠扬,文化积淀深厚。多年来,学院充分发挥“依托母体、民办运作、资源互补、特色办学”的机制优势,共享山西师大学科专业、学术成果、图书、仪器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特别是依托山西师大雄厚的师资力量,聘请、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现有的71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务教师25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6.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6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65.2%。其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并有20余人次分别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学院依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提出了重点为“同蒲沿线、汾河两岸”培养初、高中教师的发展思路,“立足山西、辐射全国”为基础教育、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坚持用现代教育理念和质量意识指导办学,确立了全日制单一本科教师教育教学型的办学定位,着力培养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素质良好、师德高尚的教育人才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学院依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山西师大的学科专业优势,构建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三结合,一统一”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技术含量较高、办学质量较好、社会需求较大和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

    有了准确的办学定位,学院把教学管理作为规范教学行为、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积极推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修订了关于部门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管理、考试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完善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等一系列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考风建设,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对大一和大二学生实行的期中考试制度,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只在期末搞突击性学习的不良习惯;在大一实行的早读、晚自习制度培养了新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院领导、学生部、督导室、各系、辅导员不间断地查课和坚持每学期开展的“听课月”活动,既确保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又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

    学院适应形势所需,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办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强化学生创新意识,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

    学院将实践、创新和创业教育列入培养方案,写进教学计划,把实践、实验、实训教学延伸到课外和校外,进入学分体系和学位授予条例,实施了通识实践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创新实践模块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在山西霍山、甘肃兰州、天津滨海新区、青岛海洋博物馆、北京药用植物园、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多个地点建立了60余处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周边多个中学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学生实践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广阔的实践空间。2010年开始,依托省培和国培“顶岗实习与换岗培训”项目,在师范类专业推行“3.5+0.5”人才培养模式,先后组织了7批,选派4000余名学生完成了全省多个市县的“顶岗支教”实习任务。在实践中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创业、立业的勇气和能力。

    学院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感受、需求和心理,千方百计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管理模式,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院领导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虚心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院的服务和管理,并以服务者的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具体困难和问题。特别重视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和实施爱心救助活动,积极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不断增强成长成才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想方设法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熟悉国家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提供招聘信息、掌握求职方法,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创业就业的勇气。

    增强学术氛围 开阔教育视野

    学院坚持把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作为提升办学层次和品位的重要手段,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交流和讲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东吴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新泽西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名师和学者先后来学院讲学。2014年上半年,邀请全国知名学者、专家、博士生导师举办各类学术讲座54场。

    学院经常选拔优秀教师外出深造,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从2011开始,学院走出国门,探索建立并完善与海外知名学府的学习交流机制及学生海外实习、志愿服务机制,选拔优秀实习生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基础教育实习考察。2012年,韩国国立木浦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金一洙一行来学院考察访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年暑期学院还将组织部分优秀学生通过“3+1”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到韩国国立木浦大学交流学习,使学院在更开阔的领域创新教育理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更多更好的人才。

    注重精神提升 坚持立德树人

    学院紧紧抓住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放在首位,不断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释放出正能量。

    学院学生多为“90后”甚至“95后”,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并且物质条件比较优越,但他们同时也面对着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学院认真研究学生们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勤工俭学、党课、团课等活动,以及校园网、广播站、报告会、演讲比赛、重大纪念性节日、学习先进人物活动等多种形式,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党、爱国和爱集体的意识,鼓励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宿舍的安全、卫生、作息和文明养成、文化建设,将宿舍文化建设与学生教育和宿舍管理有机结合,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设置了五个星级档次,制订了具体的评选程序和办法,逐步完善了学生宿舍日常卫生、宿舍纪律、宿舍文化等综合成绩的量化管理与学生评优评先、发展党员、奖助学金评定等切身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星级宿舍的建设增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打造出了整洁、舒适、温馨、和谐、平安的宿舍环境。

    针对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的情况,学院发出“走进教室,关闭手机,共同创建文明课堂”的倡议,并多管齐下、重点治理这一现象。院长毕润成教授表示,必须严禁手机进课堂现象,使学生从虚拟世界中解脱出来,重返课堂,促使学生认真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向课堂学习要效益。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学院不断探索新思路、开拓新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渗透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覆盖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营造了奋发向上、修德向善的育人氛围。

    办学成果丰硕 发展前景喜人

    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严谨的教学管理、鲜明的办学特色,使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增强。自2007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学院的考研率均保持在20%左右,近3年来,每年都有学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学校,2013年的综合考研率更是达到了27.53%。其中:生物专业为43.15%、地理专业为47.44%,化学专业为47.66%,有56名学生分别被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985工程”和“211工程”名校录取。与此同时,技能竞赛捷报频传,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均获得好成绩,每年均有许多学生在全国性各类比赛中获得大奖。近年来,仅音乐系就在全国、省和市各类比赛中获奖20余项;汉语言文学、英语、法学、物理、美术和体育等专业多名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全国同类学院前列。

    学院的发展前景令人欣喜。根据学院的办学需求及发展趋势,学院从2013年就在临汾市新东城的“教学园区”内进行新校区筹划工作。不远的将来,一座容纳1.6万名学生、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新校区将会成为临汾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更多的学子来这里开启梦想之旅。

    (张忠民 陈琳)

万人民调:95.1%受访者支持将“裸官”治理推及全国
足球是巴西学校最普及的运动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