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山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中山市慈善总会、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山市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中山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中山市总商会、中山市共同长大公益服务中心等7个社会组织经过申报、初评、答辩、实地考察、最终评审等环节后,被认定为该市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
“有了枢纽型社会组织这个身份,不仅认可了你的“江湖”地位,也让你的“追随者”有了方向和依靠。”这是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李博对社会组织被“枢纽”后的一种解释。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中山市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2170家,同比增长31%。如何让培育发展一手更硬,让规范管理一手更强,枢纽型组织体系的构建工作作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被列为中山市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项目。
巧借东风,实现体制内青年社会组织华丽转身
“首批评选率先考虑选好市级龙头,就像培育龙头企业一样,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社会组织。既要在同类型、同行业、同地域的社会组织中发挥核心带动作用;又要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工作指导等方式,促进其团结的社会组织共同发展;同时要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中山市社工委负责同志说,“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工作,引入了第三方评审机制,即委托中山市社会发展研究院,对申报单位组织专家评审,从“服务实力”、“聚合能力”、“枢纽活力”、“发展潜力”、“自身建设”五方面进行综合评审。”
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作为团中山市委探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构筑“5+2+N”的青少年领域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的重要成员,在本轮枢纽型社会组织去行政化的变革中脱颖而出。“通过构建枢纽型组织,既可畅通政府、社会组织的对话合作渠道,又能以伙伴关系“接地气”,形成资源共享、协助互动的良性的生态循环。”李博说,“我们在认定工作中力求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申报条件中明确要求申报单位“须与20个(含20个)以上的相关社会组织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获得10个(含10个)以上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的联名推荐。”
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10多年来,不断打造“晨曦行动”赴边远山区扶贫助学、“绿色中秋”环保行动、“快乐暑期”帮扶贫困新老中山人子女项目、“同一蓝天”青年才艺选拔大赛等数十个品牌活动,广泛吸引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利用其社会的“江湖”地位,整合社会资源,有意识地孵化培育应急救援、敬老助残、网络文明等各领域志愿服务队伍;推动24个镇区志愿服务总队升格为青年志愿者协会,全部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由其催生裂化出的慈善爱心店、中山市青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中山市青志情感护理中心等服务机构也相继注册。
团中山市委书记丁凯指出,社会问题的复杂化让我们看到,志愿服务不能再依赖“聚而为兵,散而为民”的游击战模式,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为志愿服务专业化的组织和运作以及志愿者的技能拓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创造了志愿服务成长壮大的生态环境。
据了解,除7家入选组织外,中山市私营企业协会、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小榄镇商会、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协会、中山市知识界人士联合会、横栏商会6家机构被纳入枢纽型社会组织重点培训计划。
社会认同,草根青年社会组织茁壮成长
“我们这些草根终于有身份了。”清风自游人负责人李坤岳兴奋地说。清风自游人公益服务中心成立逾10年,活跃会员超过3万人,组织公益活动超过100项,坚持关注弱势、热爱生命、亲近自然和享受生活的公益理念,致力于以兴趣带动青年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民间志愿队伍,这次成为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工作中唯一被认定的草根社会组织。2013年,在团中山市委的支持和协助下,该组织已成功注册为民办非营利机构,并已孵化出10多个民间社会组织。
当下,有大批草根社会组织自发行动,活跃在扶贫、环保、助学、社区服务等社会各个领域和层面。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增强了草根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可度,也有助于共青团广泛搭建青年社会组织跨域合作平台,对团属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再造,以专业化转型的形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推动政府、企业和青年社会组织多元化合作。“获得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认定,就等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这让我们继续做公益有了盼头。”李坤岳说。
提及中山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李坤岳说,这不仅是清风成功创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关键一步,也彻底改变了草根的他们过去“做一天和尚挑一天水的”的状态,而这一切有赖于他们的好伙伴——共青团。
据介绍,团中山市委为清风自游人量身定制了系列的枢纽型社会组织规划蓝图,包括主动与当地企业沟通,扩建场地,减免租金;联合镇区一级团组织,争取当地政府资金、项目等资源倾斜等。以汽车文化带动公益项目的中山车友会、以影像记录公益事件的影视工作室以及拯救边缘青年的“扬声工作室”等社会组织,有的由清风孵化成长,有的“投靠”清风得以重生。
“现在有了“身份”,我们真正“长大”了。”李坤岳说。“有了资金和政策的扶持,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裂变出更多的细胞,并且有能力为更多的‘小草根’提供咨询服务、项目指导、资源支持,帮助他们在公益平台上大展拳脚。”
多措并举, 培育适宜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土壤
中山市日前认定的7家首批枢纽型社会组织覆盖青年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工商经济、职工服务、儿童服务、文化服务等领域。对被认定的市级工商经济类、公益慈善类枢纽型组织,或发挥枢纽型作用的人民团体,中山市社会管理与创新专项资金给予20万元的启动资金扶持,其中第一年安排10万元,第二和第三年分别安排5万元。另外6家社会组织纳入枢纽型组织培育计划,分别获得5万元的资金扶持。
据悉,枢纽型组织认定期限为3年,认定期满后由认定委员会组织评估,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次。评估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保留枢纽型组织资格;不合格的撤销资格。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明年起枢纽型社会组织认定工作将突破培育领域,一是在横向领域,在科技类、体育类、长者服务、残联服务、“三侨”服务等领域培育一批新的枢纽,让枢纽型组织的服务引导领域更广;二是在纵向领域,在认定市级枢纽型组织的基础上,培育发展镇级和村居一级的枢纽,形成市镇村三级的枢纽型工作体系。
同时,中山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已投入建设,拟于2014年内投入使用。该基地是经中山市政府批准成立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由社会组织孵化区和综合区两大功能区域组成,采取“政府引导支持、专业团队管理、政府和公众监督、社会组织受益”的运营模式,以孵化、培育、扶持社会组织为核心目标,为入驻的初创型和成熟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不同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此外,《中山市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日前发布,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将作为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一个子系统,为不同的社会组织设立一个“信用档案”——分为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和失信信息。社会组织凡获得评估等级,获得地级市以上各项荣誉等都会被登记为“良好信息”,可优先获得政府授权和委托事项,或资金支助和政策扶持,等等。社会组织失信将被限制或取消其参加公益招投标、政府购买服务以及一系列获得资金政策扶持的权利。这是中山市政府放开社会组织登记后,首度规范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