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较早全面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之一。2008年即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首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1年,学校在总结多年开展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列入学校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十二五”期间学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进行了全新的顶层设计。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化了创业教育融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施路径和措施手段。通过几年来建设,该校由“创业技能培养”向“创业素质培养”转变的实践,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
途径一:多层面嵌入 打通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通道
早在2002年,学校就在江苏省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类必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实务》。该教材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8年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2年开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体系项目”建设的需要,整合学校创业教育骨干师资力量,对教材进行了新一轮的修订。采用模块化、互动性、活动导入的设计开发思路,对原有教材进行系统化的改编升级。2013年9月,完成必修课教材的开发和出版工作。依托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并于同年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工作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新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教材分为职业生涯基础、就业技巧与岗位发展和创业实务三大主题,共计12个项目35个模块。
为适应学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打破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两张皮”的现状,在专业教学中开设“创业素质嵌入式模块”。即是将专业教学中的知识点与创业素质教育中的能力点进行对接,以2~3个学时为教学设计单元,用标准的嵌入式模块替代原有专业教学中某课程单元知识点的教学,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的统一。此举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创业教育游离于专业教学之外的普遍现象。目前,已经开发完成时间管理、沟通技巧、危机管理、市场调查、成本测算、思维导图等20多个标准模块,服务于12个专业86门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模式,将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主动结合专业设计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此外,学校为了服务于创业精英培养的需要,在引入传统的KAB、SYB等创业培训项目的同时,对项目课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具有商贸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特色的12门创业培训课程。这12门课程有机分为核心型课程、基础型课程、实务型课程和工具型课程四类,同时也构成了该校“青年创业能力重塑”认证资格体系,分别对应“青年创业能力重塑”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获得青年创业能力重塑合格证书二级以上的培训学员是进入学校创业基地实践的必要条件。自学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项目建设以来,学校获得青年创业能力重塑一级证书的达到2000余名,二级以上证书的达到500余名,入园创业团队数达到80余个,600余名学生从中得到创业实践机会。
途径二:政校企融合 构筑专业实习与创业实践基地
对于高职院校,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和创业教育的实效。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的觉醒者和实践者。早在2002年,就已经自主开始规划、设计和启动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现已形成“一体两翼三区”的发展格局。
基地占地面积27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入园企业117家,覆盖4大专业群、12个商贸类专业,每批次可提供600多个学生创业实战岗位,全年可接纳近10万人次的大学生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也拉动了入园企业的投资热情。近年来,江宁区政府先后发布政策扶持批文16件、扶持资金1497万元,入园企业直接设备投入4680余万元。
在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间,学校在专业实习与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建设成效。被教育部和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被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认定为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被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南京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南京市文化创意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综合孵化期、南京市市级大学科技园;被南京市妇联授予南京市女大学生创业基地等。
学校在专业实习与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始终坚持走政行校企“合作共建、合作共管、合作共育、合作共赢”的建设发展思路。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有机契合政行校企四方利益,完美完成了“人才培育—企业受益—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通过基地建设,吸引企业入园;企业利用基地周边高校的人力资源和高校的智力资源,助推企业发展。同时又为高校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岗位,促进了高校专业建设,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地方政府得益于基地建设的成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提档和升级,进一步调动了政府对基地资源的投入和政策的扶持。从而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基地建设闭环。
通过不断提升创业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层次,融通了政行校企四方的资金、政策、服务、人力、智力等资源,形成综合型的“创业工场”,为校内外的大学生专业实习和创业实践提供了孵化、激励、培训、拓展和永续经营的一体化平台。
途径三:师导生创 重构教学师资和创业师资角色
在十余年创业教育的历程中,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深刻体会到,创业教育最终仍应是对“学生”的培养。创业教育更不应该是脱离于专业教学的MBA式教育,而应当是融入于专业教学、始发于专业实践、根植于专业教育。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来看,基于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才是更富有持久生命力和创新力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师导生创模式。
所谓“师导生创”,其实就是确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和“生”的双主体地位,同时也明确了“师”的作用在于“导”,“生”的定位在于“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少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业选择就是一种带有某种盲目性的自发行为,成功的概率很低,或者说学生在岗位上迈向成功的路会很长;如果缺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则又失去了创业教育的意义。师导生创模式,不仅为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模式,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为了提升学校师资的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其一,学校为适应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需要,加大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了作为学校专业教学和创业实践的“双导师”型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其二,学校借助“两重一再”(重构人才培养新模式、重塑工学结合新课程、再造教师职业新能力)工程,系统提升学校专任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三,结合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体系项目”建设,启动了校内创业师资的内训计划,系统提升创业师资的素质。通过近几年的培育,学校现经过专业机构认证的SYB、KAB师资达到80余名,并于2012年成为团中央KAB师资培训基地。
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融入于专业教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学校进一步创新“师导生创”模式。即依托学校科技园,在园区内建立了一批法人化、企业化、项目化、实体化、专业化的工作室项目。如,心点工作室项目、E婴翻译社、热淘电子商务工作室、柒玖捌设计工作室、中旅南京社经贸分部等。通过这些工作室项目的实体化运营,将真实的工作项目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教师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某个真实的工作项目,让学生感受真实职场环境下的创业氛围。这种形式赋予了“师导生创”模式新的内涵,也将基于专业的创业教育真正植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专业教学中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工作室项目运营的同时,学校鼓励学生自主创设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创业项目,通过科技园快速服务通道,帮助学生进行工商注册,建立法人化、实体化运作的创业项目,在学校统一配备的创业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创业活动。
途径四:拓展多平台 拓宽学校师生的国际化视野
为了推动学校创业型、开放型、国际型高职院校的建设,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和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不断加强平台建设,为师生构建起多样化的创业素质拓展通道。目前,已经与美国、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近3年,通过研修、游学、教师专题培训等形式,累计派出287人次的教师赴海(境)外学习,其中创业教育师资全部具有海(境)外“三创”专题教育培训的经历;累计257人次的学生参加了海(境)外高校的“三创”专题游学或研修活动。同时,接受来自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85人次来校专题学习学校创业素质教育课程;接受38名来自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留学生来校进行专业技能教育。
2013年,以该校国际教育学院为试点,开始启动“卓越书院”建设。以“追求卓越、面向世界”为目标,通过实施文化走廊工程、卓越书屋工程和卓越沁心工程,打造励志空间、学习空间和交流空间,构建“1+1”模式的五大活动体系,系统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目前,已经有367名同学通过了国际职业资格认证。
通过这些举措,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素质教育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搭建起了内容丰富的载体和平台,实现了将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顶层设计目标,为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创业教育科学化、系统化、学科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使学校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项目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彭友 刘登辉 王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