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礼拜帽,身穿白衬衣、深蓝色裤子,这名回族干部被村民称为“顶梁柱”,被村两委班子称为“班长”。他用17年一点一滴化解了西和村回族和汉族群众的矛盾,从“水火不容”到“回汉一家亲”,他叫聂开,是云南省武定县狮山镇的副镇长、西和村党总支书记,2011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
西和村生活着1100户人家,其中两个村民小组有116户是回族,占到武定县回族一半以上的人口。上世纪90年代,由于山林土地纠纷等问题,回族和汉族村民相互对立,甚至大打出手。后来,纠纷经过县里和镇里反复协调最终解决,但回汉村民的关系依然紧张,村里经济发展滞后,村委会连买茶叶的钱都没有。
1997年,34岁的聂开“临危受命”,被推选为西和村委会(记者注:当时叫“西和办事处”)主任。
“民族和谐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聂开上任后,首先着手化解回汉村民的矛盾。为此,他每天走村入户和村民“黏”在一起。走到汉族村民家时,被有些回族的乡亲骂作“叛徒”。妻子劝他别做费力不讨好的事,聂开固执:“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
慢慢地,村民们明白了聂开的苦心。闹是没有出路的,越穷越闹,越闹越穷。两族村民心中的“坚冰”开始融化。特别是在聂开组织的修路中,全村回汉村民齐心协力,一起投工投劳。两三百人一起修路的场面,让一位外村人感动,“包产到户这些年后,村民还可以这样团结起来为公益事业卖力,太少见了”。
2007年,为了把不足两米的道路拓宽到5米,清真寺为修路“让道”;把围墙挪进两米,89户村民做出了“牺牲”。村民马光武为此拆了两间房子,“聂书记前后找我谈了几十次,我后来让步了。这么多年他没有私心,为老百姓尽心尽力做事真不容易”。
“一个人富不叫富,大家都富才叫富。”这是聂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带领一些村民和村民小组长去云南通海、玉溪等地考察致富发展的路子。后来,聂开引导农民种植茶树菇、大球盖菇等人工食用菌项目,建成40亩大球盖菇连片种植示范园,种植的8000亩板栗也成为村民的致富果。一些村民外出搞建筑当起了老板,一些人开起了清真餐馆,生意也十分红火。
让聂开高兴的是,回族和汉族村民互帮互助。搞建筑的汉族老板先后带领数十名回族青年走出村子;20多户在外开清真餐馆的回族同胞与汉族兄弟建立了肉牛养殖协作关系……
2006年,大西村汉族学生张建琼家庭贫困,发愁上大学的学杂费,聂开发起捐款。清真寺管委会和回族村民带头捐了6000多元,“我很感谢大家,更感谢聂书记,是他们改变了我的命运。”现在女孩已经在昆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
现在,“优秀村官”、“全省优秀党组织书记”、“全国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聂开获得了很多荣誉,却觉得对不住大家。“事情是大家一起做的,荣誉却成了我一个人的”。村民小组长张保重说:“聂书记为村民着想,公平公正,要不大家也不会跟他干这么多年。”
2010年,聂开被任命为云南省武定县狮山镇副镇长,工作任务更多了。他说:“在基层工作,我并没有多大的能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人,只有这样,更多的群众才会来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