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青奥会”)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为给全世界呈现一届精彩、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盛会,南京青奥人已经做好了准备。青春、节俭、体育启蒙这三大关键词将贯穿赛事始终,让南京青奥会因此出色,让南京青奥会与众不同。
青年盛会青年“办”
有别于成年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更高、更快、更强”的赛事理念,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来自全世界15~18岁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一场大“party”。与其说青年运动员来到青奥会是参赛的,不如说是“来提前感受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包容和友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项目的设置、赛事筹备、组织、管理等等,都带着“浓浓的青春色彩”。
据南京青奥会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组委会的18名部长助理都是80后。年轻人深度参与青奥会筹备、组织、管理,成为本届赛事区别于以往赛事的最大特色之一。
南京市市长、南京青奥组委副主席缪瑞林说:“青奥会就是一个激励青少年追逐梦想的舞台。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年轻人梦想成真。”
青年特色不仅体现在赛事保障人员上,据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导演章东新介绍,开幕式的表演除了会“利用一些大家都十分熟悉的南京元素来装点”外,主打“青春洋溢”。
“与国内外同等规模的大型赛事开幕式相比,这次开幕式肯定是投入最少的,但我认为投入多少和精彩与否无关,我相信开幕式一定会让全世界印象深刻。”章东新对这场“青春的盛会”信心满满。
给南京青奥打上节俭标签
节俭办赛是我国和国际奥委会的统一要求,为了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最佳的办赛效果,南京青奥人动了不少脑筋。
南京青奥会使用场馆共35个(包括训练场馆),得益于2005年全运会和去年亚青会留下的场馆,南京青奥会只新建了青奥体育公园1个场馆群。
青奥会场馆大部分沿用了去年举办亚青会时使用的场馆,同时根据国际奥委会要求对一些场馆进行了适当改造,并通过将博览中心临时改造成体育赛场等举措,避免了大规模建场馆的资金投入。
比照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各新建12个场馆的投入,南京青奥会的确在投入上“大幅缩水”,堪为近年来场馆投入最少的一次大型赛事。
“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是南京青奥会的原则。南京亚青村里的家具、餐厨设备和监控设备都被搬到青奥村继续使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则转变职能,临时被改造成比赛场馆,承担拳击、跆拳道、击剑、现代五项和举重5个项目的比赛,赛事结束后将还原中心的展馆功能,节约了新建场馆的开支。
“节俭”的理念并非一句空谈。记者了解到,青奥会能租赁的设备都通过租赁方式解决,包括临时设备、安保设备、运行车辆及大部分体育器材等。以器材为例,租赁价仅为采购价的40%,这省下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场馆改造负责人梁启慧介绍说,起初国际击剑联合会认定场馆灯光不符合标准,要求更换灯具。后来经过调整灯光角度和改进控制模式,仅用10多万元就解决了问题,节约了上千万元。而龙江场馆改造中更换了场馆照明灯具,将原来的普通灯泡更换成LED节能灯,据测算,每月电费可从原来的3.5万元降低到1.5万元。
除处处注重节俭外,南京青奥会还充分考虑环保元素和可持续性利用,希望能为南京留下长久受益的奥运遗产,并树立一种可借鉴的办赛模式。
体育启蒙比奖牌更重要
目前,南京青奥组委与21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50所中小学共同设计了25个项目的体育启蒙活动,将于赛前和赛时在青奥村、6个竞赛场馆、城市庆祝场地和31所学校,面向3808名运动员、4万名持票观众、10万名当地青少年和80余万公众开展。
南京青奥会体育启蒙项目,是南京青奥组委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合作,为运动员、非运动员参与者、当地青年及游客设置的一项体育启蒙计划。该项目将立足于青奥会28个比赛大项和武术、轮滑、滑板等展示大项,以简便易行的方式让受众发现与实践运动的乐趣,借青奥会之际宣传推广奥林匹克运动。
“从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青春的盛会,也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方面一项具有教育意义的项目,能够让青年从运动中收获健康的生活方式。”缪瑞林说。
比赛期间不设奖牌榜,淡化竞技色彩,青奥组委还鼓励青少年参加文化教育活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奥运会你参加的项目比赛结束了,就可以离开,但青奥会不同,所有参赛选手不是比赛完就走,而是在整个青奥会期间要从头到尾参与。”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南京青奥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刘以安说,组委会特别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运动员在参与赛事的间隙和赛后,有大量的活动可以选择参加。
他举例说,青奥村有体现各国特色的文化小屋,像一个各国文化博览会,还有“触摸南京”——生态环保农业项目,体育实验室——体育项目展示,以及南京历史文化风貌观光系列文化教育活动。
缪瑞林则表示,青奥会把文化教育交流活动放在和竞赛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南京将用最大的创造力为参加青奥会的小运动员们“筑起文化时尚梦”。在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南京,他们将在触摸中体验“中国梦之旅”;在和模范运动员的互动中,他们将亲身体验“奥运梦之旅”;在青奥村文化小屋里,他们将在参与中体验“世界梦之旅”;在每个夜晚的“party”里,他们还将体验“青春梦之旅”……
留下属于“青奥一代”的奥运遗产
“激励三代人”是南京青奥会提出的目标。青奥会的参与者都是15~18岁的青年,和当年北京奥运会诞生“鸟巢一代”相似,南京青奥会也将诞生这样一批“青奥一代”。
“他们把奥林匹克精神、青奥会理念根植于心中,充满活力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让体育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南京青奥会希望他们的父辈和他们未来将拥有的下一代都能受到奥林匹克精神的激励和影响。”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南京青奥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徐宁说,“在过去的4年,青奥会‘卓越、友谊、尊重’的价值观深深影响了南京人,更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
作为科教资源丰富的城市,南京拥有80万名在校大学生,这是一群永远年轻的城市居民。缪瑞林说,青奥会将使南京变成一座青春之城。青奥期间,全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轻人都会来南京,南京这座城市将更加年轻,更加吸引人。
“办得精彩,就是要通过充分展示活力青奥、人文青奥和绿色青奥来呈现。我们将注重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更多参与青奥会的创意、策划和组织,享受其中的激情与乐趣;将把文化、教育和体育充分融合,更加强调文化和教育功能,着力向青少年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友谊、尊重的价值观;将创造令人舒适的生态环境,确保青奥会每个环节绿色、安全、健康。”缪瑞林说,“办出中国特色,则是尽最大努力体现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元素,在青奥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所有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
奥运遗产是每个城市举办奥运会获得的最大财富,青奥会的遗产将融入南京的城市血脉,让南京的历史更加精彩。缪瑞林认为,最精华的遗产,不在于留下多少雕塑、场馆以及设施,而在于能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精神和制度环境,如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成,高效率社会动员机制的建立,资源国际化整合机制的形成,共建共享文化的普及,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注等。
南京在申奥过程中,提出了“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走进奥运”的理念。秉承这一理念,青奥会将成为世界青年健康、快乐、成长的舞台,同时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留下一笔宝贵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