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7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事件观

法袍立住 法官就留得住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23日   09 版)

    也许只需再多一点耐心,新一轮司法改革就会挽住张伟告别的身影。但这位39岁的法官放弃了等待,挥别了自己奋斗16年的地方。

    对他来说,辞职是蓄积已久的结果,因为“我没有另一个青春洋溢的十年用来试水”。

    张伟不是一个特殊的案例。仅仅在他此前供职的法院,就有另外两名年轻法官几乎在同一时间选择离开。根据北京市高院院长慕平的说法,“法官流失”现象严重,近5年,北京已有500多人离开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

    主动放弃铁饭碗,伴随着一声叹息。十多年前,张伟根本不会想到生命中会有这次变化。这位彼时23岁的郊区法院小书记员暗怀对大法官的崇拜,一边憧憬着紧握法槌郑重落下的荣光,一边迎来了第一个司法改革五年纲要。

    那是理想与现实最为亲密的时光,改革一刀刀刻出法官庄严的形象,连司法考试题都透着人性的味道。

    然而张伟逐渐感受到环境的变化。那几乎是中国所有基层法官都必须面对的环境——谁都能把对判决的不满上膛,再向法官“开炮”,轻则言语辱骂,重则人身攻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愤怒的枪口根本对错了方向,面对来势汹汹的民众,法院解决不了问题,又不敢惹上麻烦。

    和众多年轻法官一样,张伟感到理想受到了冲击。现实的困境是司法行政化带来的“审判分离”,让审案的人往往没有判案权,判案的人则并不真正审案,一个案子走到最后,有时要经过副庭长到庭长乃至院长的层层审批,还要面对社会其他力量的干预渗透。

    它也带来了层级压力。法官的待遇与职务一一对应,如果不能当上一个“长”,那么,按照行业内的看法,“法官就是公务员队伍里的小萝卜头”,经济上没保障,社会地位也不受重视。

    为生活的尊严,优秀的基层法官得向层级的上游奋力跻身;但如果他们如愿,审案一线又得面对年轻化、经验缺乏的难题。

    对和张伟一样年轻的法官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梦想在呼唤,现实也在需索,甚至连日常工作也被“兑水”了。在法定审判职责之外,基层法官们还得为了“单位的数据好看”去完成调研、宣传、论文甚至维稳的指标。

    在张伟心中,存在感、尊严感和成就感被稀释了,16年的时光最终化作一封300字的辞职信和3张离职表格。

    假如张伟们愿意再坚持一下,那么他们可以看到改革其实一直都在进行。从2012年年底开始,广东佛山中院就推行了被称作“中国当下最大胆”的法院改革,比如尝试终结“审判分离”,比如提高待遇,让优秀法官重回一线,甚至提议去掉“庭长”……改革虽遇到阻力和阵痛,但引得高层颇为重视。

    就在不久前的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2014~2018)》的主要内容,既坦言法官沿用普通公务员管理模式造成的问题,也提出了对策,以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工作为重心的法院人员管理制度令人期待。

    改革显露出制度保障的气象。原本,法官的身份就该宛如高山磐石一般崇高、坚定而独立,不受流水侵蚀。虽然在过去,它曾被各种潮流裹挟、挤迫,但如今,它核心的价值与意义正在浮出水面并得到承认。

    有人发问,体制外的人才市场活跃极了,那么体制内的人才流动起来又有何不可?一线优秀法官的一时流失或许可以倒逼、加速改革,但长久的流失甚至缺位则可能动摇法院守护正义的基石。

    拿什么留住优秀的年轻法官,又拿什么守护至高的法律法理?或许,只需要把那件法袍高高地挂在阳光下,还它原本应有的独立、笔挺和荣光。

秦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23日 09 版

法袍立住 法官就留得住
“特色”自杀率的“特色”下降
新闻眼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