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24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寻访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

师俊峰:采油就像“搭房子”

本报记者 张莹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24日   06 版)

    师俊峰工作照。

    师俊峰形容自己的工作就像“搭房子”。为了搭好这座房子,他需要不时去实验室里对着咕嘟咕嘟冒气的玻璃罐子测量实验数据,还要每年在“工地”上待三四个月。

    他不是建筑师,而是研究机械采油的科技工作者。

    “人们好不容易找到哪里可能蕴含有石油,然后又要思考如何布井(开发),接着往地下钻井,这一切都是为了把石油采上来。”这位80后的高级工程师介绍道,“我做的就是最后这一块。”

    与人们想象中“一根管子直插地下”的状况不同,石油钻井往往是倾斜着向下延伸的,而且井下的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再加之石油往往藏在地下上千米乃至上万米的地方,因此在我国,“99.99%的油井用的都是机械采油”。

    从事机械采油研究的师俊峰每天都在跟这样一个问题较劲:如何降低能耗、提高产量又延长机械的寿命。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降低设备耗能,势必会影响到设备的寿命,设备的寿命短了,石油的产量必然就会受到影响。

    但师俊峰的“房子”里就存储着解决难题的方法。这座房子,其实是一个叫做“采油采气工程优化与决策系统”的软件,它可以优化采油器械,还可以预警可能发生的机械故障并给出解决办法。

    过去,类似的软件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价格动辄要几十万元,却没法跟国内的机械系统无缝对接。

    2008年,中石油决定自主研发适合我国机械的软件,当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采油室正处于低落期,除了主管所领导,只有一位员工,刚刚博士毕业的师俊峰被任命为这个项目的副经理。

    他需要领导团队,搭建这座我国前所未有的“房子”。

    师俊峰多数时间是在4个人一间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编程,计算数据,给“房子”的每一个房间搭出基本的框架。由于软件需要庞大的数据,他和团队还经常要去实验室里模拟油井内的种种情况,测定各类系数。

    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项“临危受命”的项目还开发了他管理的潜能。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管理经验的科研新人,在项目里,他要管理的直接对象却都是比他更有资历的博导,而团队管理得好坏将影响“房子”地基的牢固与否。

    现在回想起来,师俊峰都觉得那是一段艰难而不可思议的往事。这个从河南农村走出来的博士,最初走上石油工程这条路纯属因为“同村的人说石油工程比较容易找工作。”但上了大学之后,他发现,这一看似粗犷的学科,其实蕴含着许多精细的技术。本科毕业后,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硕博连读。

    拿出了当初考研的劲头,《软件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等几本书被他翻得稀烂。

    他思索出一个量化的办法,给每个团队制定具体和可以量化的目标。这个“有点儿内向”的年轻人甚至还强硬地要求每个团队的负责人每周一都必须报告研发的进度。

    为什么一定要跟这块硬骨头死磕?据他介绍,中石油共有20万口油井,把油取上来每年的能耗是100亿度电,而事实上,每100度电中仅有24度发挥了作用。通过软件优化,提高机械的效率,将节省大量的能源。

    从2008年到现在,师俊峰跑遍了中石油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所有油田。每一年,他都要身穿红色工服,头戴安全帽,到建在盐碱、沼泽和沙漠地带的油井上工作三四个月,现场测试数据,分析效果。

    这些实际采油过程中的问题和数据,被“一砖一瓦”地填充进他们建设的那座“房子”。

    花费了整整4年,他们最终拿下了核心科技。

    其间,他们的这项研究获得了集团公司2012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被评为公司自主创新重要产品,还作为技术利器在2013年公司新产品发布会上发布。

    最终完成的系统包括九大软件包,获得10项技术专利。

    “科研工作也要面对很多挫折和压力,我现在都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不开心的事情一笑而过。”这个还不满33周岁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个中滋味。但他非常肯定,“最重要的还是得有那种钻研和坚持的精神。”他说,“不能说仅仅因为这边有经费就做这边,那头给经费又做那头,为了科研而科研。”

    但坚持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师俊峰“采油采气工程优化与决策系统”的“房子”已经完成,而且还“装修”了一遍又一遍,但现实当中,这位已经过了“三十而立”的年轻父亲并不能让全家住进北京城区的房子里,也没能把父母从农村接过来。

    不过,师俊峰挺满足,他感谢科研带给他现在拥有的一切,还认为能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作为终身的事业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每天上班要坐两个多小时的地铁,他常常戴上耳机,听王菲和刘德华的老歌打发时间,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他会每周游两次泳,每次1500米。运动让他感觉放松,还能唤起他儿时在家乡的河里跟小伙伴们戏水的快乐记忆。

    他现在每周五都会去研究所的“咖啡屋”,那是一个类似“车库咖啡”一样蕴藏着灵感火花的地方,由研究所提供免费的咖啡,科研人员可以在一起畅谈最新的构想。

    “科技创新永远是值得钻研的东西。”他说,“我对最美科技工作者的理解,首要的就是把科研做好。”

习近平接受古巴“何塞·马蒂”勋章
师俊峰:采油就像“搭房子”
河北省见义勇为物质奖励标准拟翻番
福建:360名大学生奔赴志愿服务一线
日本战犯中井久二:一所监狱7年死亡9.3万人
团中央举办2014年全国骨干企业团组织负责人培训班
首届全国中学生商业大赛在沪落幕
中宣部公开发布“见义勇为最美人物”
泉州洛江:全力排查整治重大火灾隐患
九江共青城:消防官兵紧急排查内涝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