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李兴华就要回山东老家继续他“新起点”爱心辅导班的公益事业了,今年是第四个年头。
2011年,李兴华高考失利,只超出一本线10几分,上海交大的梦想破灭,最终他凭借之前的自主招生加分,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为了走出阴霾,他决定找点事做。于是,他联系了几个好朋友,成立了“新起点”爱心辅导班,每到假期为自己家乡那些家庭条件差的中学生免费补课。他说,无论满意与否,大学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新起点,而辅导班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个新起点。
最初,辅导班只有李兴华的表妹和他朋友的妹妹。慢慢地,她们的同学也加入进来。而去年假期,辅导班的规模已经扩大到60多人。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都在外打工或在地里务农,很少照顾孩子,李兴华的辅导班就成了临时“托儿所”。他将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开辅导,高中部按年级细分,他和同学负责不同科目的讲授。
除了讲课,李兴华还需要扮演“心理导师”,小到解决同学间的小矛盾,大到指导孩子对未来进行规划。
课余时间,初中生和高中生经常因为争夺唯一一个篮球场而发生冲突,“高中生先占了球场,初中生想玩,高中生又不愿意带他们,这个时候我就会出来跟他们说‘把我带上,我跟初中一伙’,这样他们就不好意思拒绝了。”
几年来,李兴华的辅导班从县城里即将拆迁的商品房搬到村里的文化大院,桌椅由借来的书桌变成村里的小桌子、小板凳,条件一直很差,可孩子们带给他的感动却越来越多。
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一个初二的小女孩,她小学没学过英语,水平停留在“只认识字母、不会读”的层面。在假期的培训班,李兴华给她买了本英语口语技巧的书,告诉她“每天学一页”。从此,这个女生每天很早来辅导班学英语。后来,李兴华把钥匙交给了她。最后,她英语水平终于提高到班里的平均水平,她父母给李兴华打电话表示感谢时,李兴华觉得很欣慰。
大学中,班长虽然每年选一次,可李兴华一连任就是4年,期间,他还历任学院社团联合会外联部长、主席,忙碌是他的主旋律,对同学的关爱和帮助则是他生活中的协奏曲。
大一下学期,班里一名男生沉迷网络游戏,挂掉了包括“高数”、“C语言”在内的许多必修课,遭到“学院警告”,并叫来家长,如果再遭警告,他将被勒令退学。
但这名男生满不在乎,依然每天泡在网吧里,没有悔过之意。
李兴华恰巧看见那名男生的父母在学院办公室里哭着请求领导从轻处罚他们的儿子,“我决定帮他,如果他是官二代、富二代,那我可能问都不会问,但他是个山区的孩子,父母特别不容易。”
随后,李兴华便找来其他班干部一起请那名男生吃饭、唱歌、打游戏。“你不是喜欢玩吗,我就找人陪你玩,咱们疯玩一天,你再来谈谈感受,再想想你打游戏的时候你父母在干什么?”这样的行动,最初并不见成效,李兴华曾经去网吧当面质问他:“扪心自问一下,你对得起你父母吗?”一次、两次、三次,男生不听,李兴华也来了倔劲。
“一个人关心你,你觉得不在乎,两个人,你不在乎,所有人都关心你的时候,我看你还在不在乎?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肉做的?”李兴华铁了心要让那男生走上正轨。
最后,在那名男生过生日前夕,他买了一个很精致的本子,找来班级所有同学,每个人为那名男生留一句关心的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还嘱咐大家“不要应付”。李兴华对自己写的这一句印象深刻:当你看到你父母哭的一刻,你就应该想到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男生终究被打动了,开始学习并自控游戏时间,虽然成绩依然不算优秀,但从此以后再没挂过科。
现在,李兴华即将升入大四,前几天,他刚刚卸任社团联合会主席,3年社团工作中,他坚持支教、资助家乡贫困学生、组织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被同学称作“石油大学爱心大使”。
现在,李兴华已经申请了保研,他说有机会还要出国留学一段时间,以后回国做一名教师,“我比较喜欢孩子,也有点同情心泛滥。”他打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