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威马逊”台风暴露农业保险短板

近海水产养殖为何像赌博

本报记者 谢洋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7月31日   05 版)

    第9号台风“威马逊”之威力令人震惊:7月18日“威马逊”在海南文昌市登陆时,其中心最大风力达17级,为1973年以来登陆华南地区的最强台风,同时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广东、广西的台风之中强度最大的。

    “威马逊”所经之地,近海养殖业遭受了灭顶之灾。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在中国大蚝之乡广西钦州采访时,除了看到受损后的满目疮痍,还生出种种困惑:面对这样一场超级台风,在政府部门提前预警的情况下,为何仍有渔民冒险待在海上?为何明知高风险,不少渔民仍倾其所有甚至借高利贷投入水产养殖?为何这样一个价值数十亿元的产业,却没有相应的保险保障机制,以至于一场台风过后,千万养殖户倾家荡产!

    船就是我们的命

    很难想象,在十多级的台风中,会有人选择待在风急浪高的海上,而不是上岸避险。

    7月19日9时,钦州市钦南消防大队新兴中队接到报警,称沙井港钦江大桥附近有3个渔民遇险急需救援。当时台风风力达12级,情况十分危急。

    冒着随时被吹下水的危险,新兴中队副指导员龙健志带领6名消防员紧急赶往事发地点。劈头盖脸的狂风暴雨中,只见一艘小渔船在约60多米宽的江水中剧烈摇晃着难以靠岸。

    33岁的李先生是船上被困的3人之一,也是这艘渔船的船主。尽管台风来临前,尖山镇政府工作人员多次劝他上岸避险。但他仍放心不下船,上岸后又带着两名工人返回船上,想在台风来临时处理一些紧急状况。

    然而这场40年不遇的台风的猛烈程度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两个30多斤的铁锚都被风给拉直了!”抛锚后,小船成了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李先生赶紧和船员开足马力,逆风向岸边驶去。幸运的是,台风没有将这艘渔船卷进海里,而是吹到离沙井港两公里远的钦江入海口附近。但由于风浪太大,船难以靠岸固定,随时还有被再次吹走的可能。

    消防员赶到后,经过半小时救援,李先生的渔船被消防绳固定后,他和两名工人也随后被救上了岸。

    回想起这次的经历,有十多年出海经验的李先生也感到后怕,但他表示,当时选择冒险待在海上是一种本能,“对于我们渔民来说,船就是我们的命!”

    李先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条价值10余万元的船,没有办理任何保险,台风中船顶被掀开,这些天李先生正和工人一起进行维修。除了渔船受损,他家养殖的几块蚝排也被台风吹坏了,经济损失有近百万元。

    “我们损失算是少的了,龙门港那边好多贷款的人都破产了。”李先生的妻子黄女士说,经历了这次事件,她觉得钱不重要了,现在很看得开。

    除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也有养殖户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会冒险在台风来临时驻守海中,是担心台风将蚝排吹乱后,会引起纠纷或偷盗事件。在灾后自救的日子里,不时有渔民反映,自家硕果仅存的蚝排被人给偷了,损失又多了几十万元。

    搞养殖就跟赌博一样

    在李先生一家人的指点下,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钦州市受灾最严重的龙门港镇。7月24日,从七十二泾码头下海,原来满眼都是排列得密密麻麻的蚝排和鱼排,现在这些已经被风吹得七零八落,茅尾海海面上残排留下的断木、泡沫块及死鱼漂得到处都是。

    见到65岁的龙门港镇北村村民梁邦云时,他正驾驶一艘小木船在海上四处搜集泡沫,用于修复受损的蚝排。烈日下高强度的工作,使得他喉咙嘶哑,开口说话都困难。

    1996年的那场台风吹得梁邦云一家一无所有后,他开始到处打工赚钱。2001年他开始养蚝。经过多年发展,他和两个儿子已经拥有7组蚝排,价值200多万元资产。

    “人家说搞养殖就像赌钱,今年赚到一点加大一点,明年赚到一点又加大一点,最后把所有赚到的钱都投进去‘押宝’了。”梁邦云说,这次的台风,他家7块蚝排被吹走了6块,命运的轮回让他感慨,辛辛苦苦18年,一夜之间一场台风又把他吹回了解放前。

    钦州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龙门港镇的龙头企业,公司以合作社的方式,带动200多名农户进行大蚝养殖,养殖面积近千亩。

    7月24日下午,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位于龙门港镇中心的钦州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时,总经理郑宏明正外出指导渔民进行灾后自救,只剩下妻子梁女士在家照看企业。

    梁女士说,这次的台风使得近九成的蚝排受损,初步估计整个公司损失达1300多万元。现在最让他们揪心的是欠了银行太多贷款,之前已经用房产作抵押,接下来想翻身都不知该怎么办。

    “我们也会考虑风险,但搞养殖就跟赌博一样。”梁女士坦言,从1996年那场大台风后,茅尾海海域十多年来一直都是风调雨顺,大家胆子大了,投入也多,加上养殖业的利润很可观,没有天灾时赚钱是肯定的。这次预料之外的风灾使得公司“多年的积蓄都没有了,等于倒退20年。”

    事实上,作为当地养殖带头人,郑宏明在养蚝事业步入快轨后,很快就意识到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因为养蚝成本太大了,10多万元一张蚝排,养殖周期在2年以上。市场瞬息万变,加上台风等不可控外力因素,一不小心就会倾家荡产。2003年,他发起成立了海华蚝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走成立专业合作社、研发加工一条龙的经营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大蚝的附加值。

    但今年的“威马逊”实在来得太猛烈了,郑宏明的加工厂也在这场台风中被吹毁。厂房屋顶被风掀翻后,大雨将加工蚝干、虾干的机器也淋坏了。

    “恢复生产起码要一个月以后。”梁女士说,这次的风灾肯定会让企业改变发展模式,进一步朝加工方面发展,养殖少投入一点。

    风险只能“自认”?

    据统计,台风威马逊给钦州市钦南区渔业养殖带来的损失达13.68亿元之多。目前,银行贷款、饲料、人工等费用形成的巨额债务让养殖户应接不暇,难以进行有效的恢复性再生产。面临巨大的损失,由于没有渔业保险,养殖户只能风险“自认”。

    钦南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庆永认为,这次台风给近海养殖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非政府预警不及时,也不能怪渔民准备不足,而是台风来得太大,基本没法抵抗。“往年也有8~10级台风来袭,但影响都不大,但这次是15级以上的台风”。

    陈庆永表示,目前,农业保险的承保范围非常有限。水产畜牧业除了母猪、生猪有保险外,其他的都没有相应的险种出台。尽管连续多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并且在2013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渔业保险支持政策,积极开展海水养殖保险”,但上面有政策,下面怎么落实依然是问题。

    “目前全国水产养殖保险基本空白,渔民确有开展水产养殖保险的需求,但商业保险公司一直不敢做。”陈庆永说,由于水产养殖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一方面,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大都不愿意涉足,一些已经开展水产养殖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也选择淡出市场避险。另一方面,因商业保险的保费率太高,愿意出钱参保的水产养殖户寥寥无几。发生灾害后,渔民往往只能寻求政府救助,无法通过保险获得赔偿。

    最近这些日子,钦南区龙门港镇镇长莫然婷每天都要接待几十个群众来镇政府大院哭诉求助。“老天不给一口饭吃,活不下去了,只好求政府了!”听到受灾渔民撕心裂肺的呼喊,莫然婷很难过也很无奈,政府能给灾民的援助很有限,民政救济只能帮受灾养殖户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不能帮他们解决长远发展的问题。

    莫然婷说,现在镇里也在跟上级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希望政府能出台优惠的贷款政策,给予受灾养殖户资金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恢复生产。但低息贷款的出台需要协调多个部门,周期较长,对于大蚝养殖这个当地的支柱产业,要恢复元气并不容易。

    在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黄伟德看来,台风过后除了要想方设法恢复生产外,另一个当务之急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增强行业的整体抗灾能力。他表示,针对原来鱼排蚝排过于密集,养殖布局不合理的状况,今年年初,钦州市政府制定了全国第一个养殖用海规划,按科学规律对养殖区进行布局,同时升级海上养殖设施,在增产增效的同时,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比如我们之前试验了抗风浪网箱,在这次的台风中,他们的损失相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黄伟德表示,如果不是由于之前养殖区过于密集,导致台风中大量其他养殖区的蚝排被吹过来,产生撞击破坏,损失原本可以减少。“尽管天灾无法避免,但我认为近海养殖业也不是走投无路,只要合理规划、升级设施,人还是可以胜天的。”黄伟德说。

    本报广西钦州7月30日电

近海水产养殖为何像赌博
湖南:电动车发展驶入快车道
山西:缓解就业难 小微企业唱主角
武汉反思是什么阻碍了科技创新的路
图片新闻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