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0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再见 绿皮车

尹小凡文 刘昶荣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01日   11 版)

    2014年7月1日,铁路系统进行了自2007年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调图,部分路局的绿皮车自此成为历史。也是在这一天,拥有百年历史的张家口站正式停运,作为京张铁路的终点站,这座老站将不再是任何一辆列车的终点。我们不得不承认,绿皮车的时代是真的过去了。

    京张铁路一百年

    到达张家口站时值正午,站前小广场上阳光刺眼,行人稀疏,周围几个小卖部的店主都搬了椅子坐在自家店门口乘凉,也不见有顾客上门,整个车站安静、空旷,像是一座放了暑假的小学校。只是张家口站再也迎不来它的下一批乘客,自2014年7月1日,张家口站正式停运,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车站现在只办理售票业务。

    张家口站建于1909年,是中国人自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终点站,是100多年来沟通华北与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京张铁路建成之后迅速带动了周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成长与扩张,从今日张家口市中心一些略带欧式风格的老建筑上还依稀可以感受到当时城市的繁华。百年光阴弹指而逝,今日的张家口站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光荣退役的车站如老者一般安静沉稳。

    候车大厅里稀稀拉拉地坐了几个人,等待着买票或是暂时在这里避暑。检票口的铁门半掩着,推门进去就是老站台,站台前面是一排上了锁的铁栅栏,车站停运之后这里不再允许行人出入。抬眼看去便是老站台的棚顶,朱红色的油漆剥落了大半,木质结构已经有些腐朽,车站工作人员告诉笔者,这便是最开始和车站一起修建起来的站台,100多年来也没有动过,一直保存至今。和站台一起保留下来的还有旁边的行车室,砖砌的墙面被刷成了土黄色,配上油绿的木质门窗和朱红的窗台,成了整个车站中颜色最明艳的部分。

    环顾四周,空旷的车站中如今只剩下交错的铁轨和一节孤单单的绿皮车车厢。在车厢东侧是两条格外黯淡的铁轨,铁轨两旁荒草丛生,但木质的枕木大部分依旧完好,生锈的铁轨内侧依稀还可以看出“1907”的字样,这就是历经百年风雨的京张铁路原始铁轨。如今站在这两条铁轨上,还依稀听得见火车的鸣笛声,只是极尽目力远眺,再也看不见开往这个方向的火车。

    坐在张家口站台阶上歇脚的退休老人李久春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在哪一年坐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列火车,但他记得张家口南站建起之后北站就逐渐衰落下去,到最后只剩下了两趟绿皮车会从这里出发。40年如一日,绿皮车未曾改变过它的模样。老人谈到退役的绿皮车,只是淡淡地说时代在发展,自己就像接受手机、网络这些新事物一样地接受了空调车,现在退休了之后时间充足了,偶尔会坐绿皮车回张家口看看。

    南来北往的绿皮车

    空调车当道之前是绿皮车的时代。纵横驰骋的绿皮车如同那个时代的人们一般满怀豪情、一往无前,只是时代发展迅速,绿皮车一路狂奔也跟不上这个快速的时代,老一辈人的梦想在绿皮车的轰鸣声中被见证,新一代人睁大眼睛看到的也只是绿皮车一个模糊不清的背影。

    大三在校生张雪晶唯一一次乘坐绿皮车是从北京去往河北虎什哈,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绿皮车的慢速度和车厢里浓重的柴油味。“不论是车站还是火车都很破旧,不过反倒拉近了乘客和乘务员之间的距离。”她回忆道,“速度很慢,倒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欣赏未知的美景,满眼的绿,近处远处的山、隧道,4个多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中就消磨过去了。”

    另一位在校生黎小童回忆起自己的绿皮车之旅时感到“又爱又恨”,谈到从吉首到张家界的绿皮车,她的第一反应是:“太可怕了!”第一次坐绿皮车让小童的旅程充满了各种惊异:“我是晚上上车的,夏天,车上没有空调,到处都是烟味。人很多,窗户全能打开,地上也到处都坐着人。”尽管这次旅程并不是那么愉快,但黎小童还是承认绿皮车也有吸引她的地方:“爱它是因为它慢悠悠的,有种旅行的感觉,如果春秋气候比较好的时候坐绿皮车可以慢慢地欣赏美景。”“真是一次难忘而神奇的旅程。”黎小童这样总结她的绿皮车之旅。

    作为90后,蒋佳宏的绿皮车经历算得上丰富了。对蒋佳宏来说,从贵州到玉屏的绿皮车既通往学校,又通往亲戚朋友的家,但对绿皮车的亲切感也不能给乘坐体验加分:“其实不太喜欢绿皮车,夏天很热,小小的电风扇转啊转却起不了作用;冬天很冷,脚都要结冰的样子。可是绿皮车上会有一些吃的,像麻辣豆腐干什么的,车上会有上来兜售小吃的阿婆,茶叶蛋啊、卤蛋啊、煮玉米啊,可是生意都不大好,可能大家觉得不卫生吧。”蒋佳宏说绿皮车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多美好的回忆:“但是我会怀念和爸妈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那就是一趟绿皮车。”

    绿皮车是一种情怀

    老物件总是令人感怀。从1950年代一路晃晃悠悠走来,绿皮车身上自然而然地折射出那个年代的光影。随着绿皮车的实用功能逐渐减退,它的文化功能逐渐增强。绿皮车出现在大量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被赋予越来越多的寓意,现在的绿皮车承载的东西令很多人着迷。

    “在绿皮车上翻看一本书,这种感觉就像是老电影。绿皮车可以让我有无穷的联想,它的厚重感是其他交通工具难以比拟的,甚至会让我产生一种颠沛流离的沧桑感。”张雪晶在形容自己对绿皮车的感受时说,“当坐上绿皮车后,我就会有这样的一种角色代入感。火车站台是一种生离死别的缩影,时空的距离在那个年代都是很难跨越的。对绿皮车的怀念是一种怀旧情怀,感情虽然不至于太强烈,但我至少想要去感受一下这段仿佛可以触摸的历史。”张雪晶认为,在这样的心境下,乘坐绿皮车的过程本身就是自己旅行的组成部分。

    “以前的绿皮车没这么文艺。”北京大学铁路协会的理事长张翼说,“现在的绿皮车几乎没什么人坐了,因为绿皮车的发车时间、速度还有走的路线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适合了。”在张翼看来,现在的绿皮车乘坐的人很少,整列火车比较安静,每个人拥有的空间比较多,加上绿皮车慢悠悠的速度,很适合一个人看看风景、想想事情,绿皮车的环境给大家提供了文艺的可能性。北京大学铁路协会是北大校内铁路爱好者的小平台,每年社团招新时老社员会带着新社员在京郊坐一趟绿皮车来感受铁路的魅力,只是现在京郊绿皮车越来越少,组织活动也有了困难。“现在路线选择很麻烦。”张翼有些懊恼地说。

    别让告别来得太早

    2014年7月1日铁路系统调图之后,部分路局的绿皮车被取消,这在网上掀起了全民的绿皮车怀旧热潮。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有多辆跨局绿皮车依旧在运转,管内绿皮车就更多了。绿皮车虽然不再是中国铁路运行的主力军,但依旧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张翼谈到绿皮车的退役问题时笑着说:“要是绿皮车真的都退役了,一些铁路论坛里早就轰动了。绿皮车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虽然这个时代就是我们父辈的那个时代,离我们真的不算远。”

    大时代虽然过去了,绿皮车也不再有桂冠,但这也不意味着绿皮车完全退出了我们的生活。“绿皮车虽然慢慢在被取消,但是在很多地方绿皮车依旧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地方的线路质量不是很好,比如大兴安岭深处有些区段没有条件架设电线,只有一条铁轨,只能靠内燃机拖着绿皮车‘哐哐哐’地走,沿线的村镇物资全要靠绿皮车,这种类型的绿皮车现在就还没有条件取消。现在跨局的绿皮车的确会越来越少,因为绿皮车速度慢,环境不好,走远路的话乘客也不舒服。但是从干线到支线,为了沟通一些欠发达地区,绿皮车是必要的,这些真正辐射到神经末梢的地方还是需要管内的短途绿皮。”张翼这样解释道。

    绿皮车的取消也意味着廉价交通方式的减少,低收入者出行会不会受到限制也成为很多人忧心的话题。

    平静说再见

    “绿皮车肯定会被淘汰的,这是大势所趋。发展总是需要这样的,只要还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它们就好。”张翼在谈到绿皮车的退役问题时态度很坦然。

    钢筋铁骨的绿皮车也曾象征着一个时代的速度与力度,奔驰在四通八达的铁轨上时,鸣笛声也曾震颤人心。叱咤风云的年代过去之后,绿皮车似已垂垂老矣。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即便是火车爱好者们也未表现出太多的伤感。人们只是希望将来能够在火车博物馆里看到绿皮车的身影,也有人提议发展绿皮车的文化旅游产业,将绿皮车打造成怀旧风情之旅,并进一步发展火车文化等。虽然不知道绿皮车还能继续跑多久,但大多数人都表示会平和地与绿皮车告别。

    “过去虽然是值得怀念的,但还是要以铁路的发展为主。”张翼这样说。

    “这是时代的进步。”谈到绿皮车的退役时所有的被访者都这样告诉笔者。

人气免签落地签目的地 亚洲占八成一半是海岛
请为旅游商品留点乡愁
再见 绿皮车
“美丽中国 走进徽州呈坎”中国摄影报影友联谊
首旅建国牵手意大利ATAHOTELS
“五客汇吴江”生态休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