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崔玉娟)一个当村官,一个在儿童福利院义务教音乐,秦文博和邢成用自己的热情和执着,在有着“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书写精彩的青春。8月7日,第126期“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励志教育访谈在京举行,宁夏贺兰县兰光村党支部书记秦文博和宁夏驼铃文化艺术传播中心执行总监邢成走进中青在线演播厅,和网友分享他们的青春故事。
秦文博从北方民族大学毕业后,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新平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秦文博采用“多跑路,少说话”的战术,赢得村民信任。他为村里建立“大棚电子成长档案”,解决村里的农产品销售难题;还为西北最大的设施蔬菜园区——新平园区协调建设蔬菜采购站,利用宁夏三农呼叫中心发布蔬菜供求信息,销售蔬菜。2012年,秦文博被公推直选为贺兰县兰光村党支部书记。
邢成大学毕业后走上了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2012年,在朋友的影响下,邢成到儿童福利院义务教音乐,坚持至今。他把两个盲童送上了央视的舞台,通过音乐让脾气暴躁的孩子变得平和……他教过残障儿童、孤儿、服刑人员子女。如今,有一批志同道合的音乐人跟邢成一起帮助这些孩子。
尽管发展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秦文博和邢成却能苦中作乐,享受青春奋斗的过程。
“刚开始打算作为人生的一个过渡,后来发现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我总觉得应该在这个地方留下来,为我以后的人生划上浓浓的一笔。”秦文博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当你为老百姓干成一件事情,老百姓向你投来一个认可的眼光时,真的是一种享受。”秦文博庆幸,自己毕业5年,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
“你跟别人说我的产品、技术有多好,那是空谈。”秦文博回忆,村里人开始并不相信年轻人能干出什么名堂,他就自己干,做给别人看。通过一段时期的实验,村民确实感觉到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新产品、新技术产生的价值大于原来的。“老百姓看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只要你让他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他就跟着你干。”2013年,兰光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12.7万元,成为全市收入“双高”村。
在坚持做义务音乐老师的过程中,邢成开始时觉得是责任,渐渐地他发现:“被人需要是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这种幸福驱使我去做这类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负担,我是真心在享受。”想到孩子们需要他,邢成曾在受伤后坐着轮椅去给孩子上课。
邢成的朋友知道邢成在福利院做的事情后,纷纷加入。邢成说,即便他离开银川到外地发展,也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做下去。“就算我不亲自去做,也会让我的团队去做。”邢成现在正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做推广,募集更多志愿者加入他的团队,他还计划成立基金会,帮助福利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