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擦干眼泪 生活重新开始

本报记者 白皓 刘世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10日   01 版)

    震后7天,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的人们从噩梦中渐渐回到现实。

    地震发生时,强烈的晃动和顷刻间滚下的山石掀翻了房子,蔡明翠怀里护着11个月大的女儿被压在废墟中,邻居亲人合力挖开废墟救回这娘俩的命;今天上午,蔡明翠洗了一大盆衣服,在帐篷边牵起一根晾衣绳,把衣服一件件展开晾好。

    这几天,蔡明翠经常梦见地震时的场景,吓得浑身冷汗,也总是梦到遇难的奶奶还活着,一脸笑容。可一醒来,她又开始催着丈夫在安置点帮忙干活,自己打扫卫生收拾帐篷。“生活还要过下去,还要给娃娃喂奶呢。”蔡明翠说。

    8月8日下午,蔡明翠一家人把奶奶的骨灰包在红布里,从火化点抱回老家八宝村,埋在了爷爷的棺木旁边。没有下葬的种种讲究,一家人庄重地磕了几个头,从简办完丧事,回到受灾群众安置点。

    在这里,人们开始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逝者长眠于每个人的心中。

    8月9日早上6点多,蔡明翠的丈夫夏爽和哥哥蔡明中听说有人捐了两头活猪,都准备去帮忙。这是安置点里的大事,帐篷中间的4口大锅每顿要做大约6000人的饭菜,两头活猪可以保证至少两天的荤腥。

    不到7点,夏爽、蔡明中和几个年轻人就出发去抬猪了。

    “今天可以炒个火爆猪肝。”

    一路上,几个年轻人七嘴八舌,过去的7天,忙着躲避灾难、治疗伤痛的他们都没好好吃一顿热饭。

    几个人轮换着扛着一头200多斤的猪走过一片废墟时,眼尖的蔡明中发现废墟中散落着几瓶白酒,顺手抄起,看见记者拍照,又急忙“藏”在身后。“太乏了,就想解解乏。”蔡明中说。

    上午10点多,大家抬着猪走到安置点的一口大锅旁,锅里烧着热水,当地兽医检查了猪的口腔和身体,判断猪没有病疫。

    处理猪肉的间隙,一个年轻人忍不住拧开放在地上的一瓶白酒,仰头“咕咚”喝了一大口。

    “你来一口!”酒瓶传递给下一个小伙子,依旧是一大口,再继续传,一个小伙子拿着酒瓶看了看四周,背过身子猛喝好几口。

    “这几天的日子都不敢想,太累了,压力太大了!”夏爽说,未来的日子应该会正常起来,至少,心里会比前几天安定多了。

    心里安定下来的还有鲁甸县水磨镇营地村的村民。他们临时的新家园今天开始建设。这个离镇子最远的村子有4000多人,青壮年劳力都在外打工,留守老人和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只能在垮塌的旧居前搭起简易帐篷,对付着过日子。

    由于地处偏远,道路塌方严重,这个山中村落震后就像一个孤岛没有获得有效的救援,直到今天中午,第十四集团军工兵团的65名官兵在历经了3个半小时的徒步攀爬后到达该村。这是震后第一支进入营地村的救援力量。

    在开裂的山体面前,官兵的到来让村民看到了希望,虽然官兵经过3个多小时的急行军已疲惫不堪,午饭也没顾上吃,但眼瞅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新的滑坡随时可能发生,官兵立即开始勘察合适的地方给村民“安家”。

    几个小时的作业后,官兵们平整出了一处平缓的地方,搭起了帐篷,将受滑坡风险威胁的村民安全转移。虽然帐篷外已狂风大作、暴雨如注,但有了“新家”的孩子们在帐篷里雀跃着嬉戏玩耍。

    孩子们恢复活泼的样子让大人看到了希望。在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里,8岁的罗天吉最高兴的就是每天能和参与救援的解放军叔叔聊天。短短几天,他已经认识了各种军衔。“是一个兵哥哥教我的。”罗天吉说。

    大人们还在为恢复生活做准备时,孩子们已经找到了自己快乐的源泉,他们三五成群地缠着解放军官兵讲故事,或者是围着帐篷追跑打闹。

    8月9日一早,几辆卡车拉着板材开进了龙头山镇中心小学,中国青基会准备在学校原来的操场上给孩子搭建临时的板房小学,确保9月1日开学。

    孩子的兴趣又转移到了板房学校的搭建上,他们跟着志愿者进进出出,也帮着忙前忙后。

    对孩子们来说,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希望。

    本报鲁甸龙头山镇、水磨镇8月9日电

烛光寄哀思 照亮回家路
擦干眼泪 生活重新开始
30名少数民族军校学员参加抗震救灾
云南省政府公告:10日10时起全省志哀3分钟
板房小学开建
世界屋脊上的生命信号守护者
“绿色发展 生态六安”论坛举办
“鄂博少年手拉手,携手共筑中国梦”夏令营闭营
塞上江南书写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