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10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30名少数民族军校学员参加抗震救灾

“军人的价值在于让人民有安全感”

本报记者 王鑫昕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10日   01 版)

    在过去的7天,30名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的少数民族军校学员,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洗礼。

    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这些就读于昆明民族干部学院一年级的学员随部队开进重灾区,投入了紧张的抗震救灾工作。

    当时,他们正利用暑假在陆军第十四集团军某炮兵团锻炼。紧急集合哨吹响的时候,很多学员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得知是参加抗震救灾的时候,叶斯波力“心都是慌的”。这位20岁的军校学员坦言,自己从未经历过地震,更没有参加过救灾,心里有点害怕,不知道“过去会不会有危险”。

    在开往灾区的军车上,一旁曾参加过救灾的战友鼓励他:救到人的时候,你会很有成就感的。

    他们坐了15个小时的车,在第二天中午抵达救灾目的地——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所有的学员从3日下午起粒米未进,有的学员因为晕车呕吐,肚子都是空的。

    但严重的灾情已经让学员们对饥饿、恐惧失去了感觉。“当时满脑子只有往灾区跑的意识,根本顾不上吃东西。”维吾尔族学员玉素扑江回忆说。

    他得到的第一个救援任务就是救人。老乡告诉他们,有3个孩子被埋在了一个塌方体下面,生死未卜。玉素扑江和战友们冲到那里的时候,被巨大的土石方惊呆了。他们所携带的工具显然对付不了从山上滚下来的大量石块和泥土。

    但面对抢救生命,谁也不言放弃。战士们用绳子拴在大石块上面,一点一点地把石块拉走,然后铲走泥土,第一个孩子找到了,可惜这个9岁的男孩已经遇难。

    玉素扑江全程参与了救援。当时的情形和他出发前想象的不同,没有恐惧,只有悲伤。

    随着救援的推进,他看到了第二个孩子的一只脚和石头上的血迹,可是压在孩子身上的石头太大了,战士们根本无法挖出孩子的遗体。第三个孩子,他们没找到。

    玉素扑江说:“当时一心只想把孩子救出来。”

    这些年轻人遇到了他们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场面。到达一个村子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倒塌的房子旁伤心地哭泣,一边哭一边说着什么,叶斯波力听不懂,一时不知所措。

    战友帮他大概搞清楚了老奶奶的意思,大意是“房子没了,3头猪也没了,怎么办啊”。

    他用普通话安慰着老奶奶,希望她坚强一点。更重要的是,叶斯波力希望老奶奶听她的,离开危险地带到临时安置点避险。

    老奶奶最后听从了劝说。叶斯波力背起老奶奶就往山的更高处走,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了。最后体力不支,只得几位战友轮流背。

    离别的时候,老奶奶给了叶斯波力一个梨。那时,他已经近20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那个梨让叶斯波力感动不已。

    救灾中一些更复杂的局面摆在了学员们的面前。一位男子的多位亲人遇难,学员们到达的时候,男子一边哭一遍埋怨:你们来得太晚了。

    当时,20岁的亚迪喀尔就在现场。他说,换作平时,人们也许会批评男子的做法,解放军来帮你的,你怎么还埋怨人家呢?

    “但我当时特别理解这位大哥。”亚迪喀尔说,“假如自己遇到了这样的悲剧,我们也可能这样,这是人之常情。”

    亚迪喀尔和战友们小心翼翼地去清理废墟,虽然他们知道,当时的救援已经没有希望。

    在此次地震救援中,昆明民族干部学院的30名少数民族学员日夜奋战在灾区,先后转移受灾群众150多人,挖出遇难者遗体20多具,清除危房80余间,搬运物资400多吨,搭建帐篷280多顶。

    现在,他们还驻扎在鲁甸和巧家灾区,进村入户,排危除险。

    如此高强度的救灾任务,让这些军校学员体会到了实战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些年轻的军校学员对军人的价值有了切身的理解。有一次,玉素扑江走进一所学校,孩子们好奇地围上来。玉素扑告诉孩子们:“我是新疆来的。”孩子们高兴地说:“哇!新疆的叔叔来帮我们了。”

    “这就是军人的价值。”玉素扑江说,“让人民有安全感。”

    本报云南鲁甸8月9日电

烛光寄哀思 照亮回家路
擦干眼泪 生活重新开始
30名少数民族军校学员参加抗震救灾
云南省政府公告:10日10时起全省志哀3分钟
板房小学开建
世界屋脊上的生命信号守护者
“绿色发展 生态六安”论坛举办
“鄂博少年手拉手,携手共筑中国梦”夏令营闭营
塞上江南书写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