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小丫。”“小丫?怎么写呢?”“嘿嘿,就是最简单的那个王小丫!”这是我与王小丫的第一次对话,她笑着回答,露出换牙之后长得还不整齐的两颗大门牙。无论课间我跟小丫聊什么,她都是笑着,所以,这也是我对她印象最深刻的原因吧。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支教,作为一名大二新闻系的学生,这是为期14天,由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共青团江苏省委、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开展的“快乐学校国家电网希望来吧”暑期志愿者活动,尽管时间不长,但是,我与其他两名支教小伙伴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与这群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共同拥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学习、快乐阅读、文体娱乐的圆梦课堂。
在“国家电网希望来吧”暑期圆梦课堂志愿活动时,四年级的小丫在这群孩子里面算是大孩子了,永远扎着清爽的马尾,每天第一个到教室,坐在第一排最显眼的位置。她也是最后一个走,因为下课后总会老师向问题,也喜欢拉着我们聊天,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当我问到她妈妈是做什么工作时,她不说话了。坐在一旁是小丫的好朋友,已经上初中的徐莲偷偷告诉我,“她妈妈生病了,很严重很严重的病,在家卧床休息呢。”
出于对小丫的关心,我决定与另一位志愿者一同去小丫家里家访。
小丫拉着她的好朋友徐莲蹦蹦跳跳在前面带路,“要是我不带你们走,你们一定会迷路,会晕的。”果然,一段很长很窄的水泥路,七拐八拐,终于到了。这里是一片水泥平房,甚至只能称为危房,我很诧异。
小丫的爸爸大概听到了声音,很远就迎了上来。“你们来了呀?嘿嘿……”“叔叔好!不好意思哦,今天来打扰您了。”叔叔打着赤膊,回屋里搬出两张“椅子”放在院子里招呼我们坐下,说是椅子,但椅背都断掉了。回屋的间隙,他套上了短袖,但不一会儿额头上就布满细密的汗珠,平房里面太热了,小丫家唯一的一台没有外罩的“电扇”,正对着躺在病榻上的小丫妈妈吹着。
叔叔告诉我们,小丫的妈妈在卖生姜的时候突发脑溢血,手术后也无法治愈,即便花去了十几万元的医疗费,如今还只能躺在床上度过下半辈子。没法下床、说话,自理大小便,也没法自己吃饭——只能靠榨汁机将食物打成泥状通过食管灌入胃里。这样的情况已经维持了大半年了。小丫低声告诉我说,“那个通往妈妈胃里的管道总是会堵起来,每次堵起来我都要查看是哪里堵了,然后通顺畅。妈妈连疼都不能说出来,每次只是疼得直哭。”小丫说的语气与在课上完全不同,她低着头低声说,扳着自己的手指头。而她的妈妈就在我旁边的床上睡着了,瘦骨嶙峋,嘴里插着喂饭的食管,即使睡着了也能感受到她睡觉的艰辛。
交谈中我们得知他们一家是靠着卖生姜和蒜头为生的,一天的营业额只有三五十块钱。这点微薄的收入对他们一家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生活所迫,小丫的姐姐刚满16岁就辍学了,在当地最热闹的南大街打工补贴家用。姐姐每天早上跟爸爸一起卖生姜,下午1点就去打工,很晚才能回来。“姐姐很辛苦,也不能读书了,所以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读书的机会。”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小丫会那么认真努力,每天都有那么多问题要问。
小丫爸爸告诉我们,他们自小丫刚满月就从山东搬到这里,如今已住了11年,因为久住的缘故,每月的月租是500元。小丫爸爸的语气有些苦涩。拖着妻女背井离乡,如今妻子又重病卧床,他心里有太多的苦。
“老师,你看,围墙上的那些‘花盆’,是我种的山药哦!”我抬头看到小丫指着的围墙,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花盆”,有牛奶盒子做的,有泡沫盒子做的,有一次性杯子做的,有破缸做的,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花盆。小丫爸爸挠挠头解释到:“这些是我种的辣椒,山东人爱吃辣,买的贵啊,自己找泡沫盒子种。我给了一些人家不要的种子,她就当山药种了,那么小的盒子里面怎么可能长出山药呢?”“谁说的,你看我每天浇水,它都发芽长了那么高了。”小丫然辩解道。
在孩子的眼里,只要是种子,给它泥土,给它浇水,就一定会发芽长大。无论种下什么种子,都会收获。哪怕是夹缝中也会捕捉希望。
我有些抱歉,这样唐突地“闯进”小丫的家里,这样又一次撕开这家人的伤口。但是我想,我和其他志愿者能给予的就是当我们知道他们的艰辛之后,用温暖的怀抱传递着力量和关爱。那天课堂上的家书,小丫只写了一句话:“祝妈妈身体健康,我爱你。希望一家人永远在一起!”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让他们表达出心中的爱,感恩不幸中的万幸,感恩一家人还快乐的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我们只能与这些孩子们相处两周,短暂的日子里,我们只能给予他们微乎其微的快乐、温暖、关爱。但是,别怕,孩子们,微笑着面对一切,在夹缝中也能捕捉希望,就像那些种子,只要给它半个牛奶盒,也会茁壮成长。
(校媒记者 贲钦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