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名来自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的90后大学生,7月中下旬在江苏省苏州市上演了一场陌生城市“变形记”:在15天的时间里,他们只能用50元解决吃穿住行,每人每天还必须上交17元房租和水电费。
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在学校过着不愁吃穿的日子。
这个由行知学院团委推出的名为“就业体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如今已经是第三年了。每年暑期,团委会组织一批学生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给学生50元钱,生活15天,目的是让学生们检查自己身上的“毛病”,寻找“良方”,“治”好身上的缺点。
在“就业体检”开始之前,同学们对未来充满了忐忑。
7月16日早8点,行知学院大二学生朱丹唯跟随实践队下了火车,便出门寻找工作。尽管奔波了一个上午,却还是一无所获。正在此时,她扭头看到杂货店玻璃窗里放着的矿泉水,鼓足勇气推门进去询问:“阿姨,能以进货价卖我一箱水吗?”
这次她遇上了好心人。
下午4时,朱丹唯红着脸扯着嗓门朝路人吆喝卖矿泉水。一开始她害羞得不敢抬头看买家的眼睛,当朱丹唯接过第一份钱后,渐渐地,她的声音越来越大,水也卖得越来越快。
短短的一天,同学们走了很多的路,承受了无数次的拒绝,似乎体验到了人生百态。尽管第一天都很辛苦,但是晚上9点,例会还是按计划召开。
让辅导员蒋筱欣慰的是:同学们白天所经受的挫折,而晚上,他们就已经可以笑着说出来。
一位同学引用了一句话:弱者,就是给自己找舒适;强者,就是给自己找不适。“我觉得特别适合今天的情景,没有人放弃,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蒋筱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论男女,同学们都成了“汉子”:胡小芳一天打四份工,早上7点到9点在苏州街头卖矿泉水,9点到下午3点在冰淇淋店打工,下午3点半到晚上7点在鸡爪店打工,晚上7点到8点半在街头发传单,周六、周日还要在旅游景点农家乐当服务员;沈希敏和陈曼曼在咖啡店里打工,一天要接待近400名顾客,平均每天换10次垃圾袋,忙的时候,她们两一天要站11.5个小时,中间只能休息半小时……
蒋筱从这批孩子身上看到了90后的另外一种面貌:“社会上有太多的人批判90后:以自我为中心、吃不了苦、过于功利、没有礼貌……但这些天,我看到了他们自己的率真与顽强。”
时间过半之后,好几位小伙伴在工作上“小有成就”:KTV服务生李达每天都有进步,目前已成为一个小师父,手底下有两个新人由他来负责;话务员程丽和项丽萍,PK掉了其他12名员工,成为被公司留下来的9名话务员中的两员……
“同学们已经适应了眼前的生活,对‘失业’已不再恐惧。他们相信每天都是崭新的开始。”蒋筱说。
小分队的实践活动结束了。实践所得资金将会注入行知学院“36.5”爱心希望通道公益基金,其中一部分将被用来来资助苏州当地需要帮助的人。
行知学院学工部部长施佳说:“钱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目的是锻炼自己的同时,也尽最大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支队伍是为了让这批大学生磨练自己的同时懂得感恩,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