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全市五分之一的学生就读民办学校,光靠学费难发展

上海民办校“抱团取暖”成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

本报记者 王烨捷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21日   03 版)

    上海的民办学校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基金会,可以向社会募集教育资金,用以扶持民办教育的发展。这是记者日前从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大会上获得的消息,据悉,该基金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7730万元,来自上海7所民办学校的独立筹资。

    顶着满头白发,上海杉达学院原校长袁济放下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讲起了自己在民办教育蓝海中拼搏20多年的故事,“我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中国的非营利民办学校也能像国外的私立校一样,有一个自己的发展基金会,能向社会募集教育资金”。

    这一梦想,在他退休若干年之后,得以实现。袁济原先所供职的上海杉达学院,是上海民办高校中的“先行者”,创办之初,饱受“没钱之苦”。“每一步发展,都得量入为出,光靠学生缴的学费根本办不了学。”他透露,如果没有后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开发区和一些社会人士捐赠的9000万元,学校可能早就关门了。

    民办学校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在西方发达国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英美等教育资源输出国,最顶尖的大学、中学,几乎都是民办私立学校。这些学校的发展资金一般由3个部分组成,学费收入、社会捐赠和公共财政扶持,其中社会捐赠比例通常占到30%至40%。

    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书记陈克宏介绍,上海的民办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学费和办学积累,后续发展资金不足。而市财政对于民办高校的扶持资金似乎也已达到了标准——每年市财政对民办高校的扶持资金已占到学校学费收入的15%左右。这一扶持力度,据陈克宏说,已“与日本、美国等国家财政对民办教育投入的比例大致相当”。

    如今,除学生所缴学费和公共财政外,民办学校欲向社会捐助“伸手”,尽管目前社会各界尚未形成捐资办学的良好氛围。

    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我国其实不缺热心教育事业的爱心人士,只是他们“捐资办学”的形式稍显单一。例如,上海玉佛禅寺觉群慈爱功德会的爱心人士就曾向贵阳一所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捐出20多万元用于硬件条件改善;桂林一家饭店经理华某也曾向一所山区小学捐资7万余元用以改善校舍。

    我国内地民间“捐资办学”的一大特点是,把钱捐给贫穷地区的学校,改善学校里的硬件条件。然而,很少有人关注“目前过得还算可以,未来欲向顶尖私校发展”的民办学校。

    没人关注,上海的7家私校决定先自己“抱团取暖”。上海杉达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新侨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禾佳民办教育联盟和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一块儿筹措了7730万元成立了“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

    这笔钱,一部分将被用来开展灵活多样的资产保值增值业务,另一部分将被用于6个旨在促进民办学校发展的公益项目中——包括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民办校学生社团资助、民办教育突出贡献者奖励、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奖励和民办教育丛书编写等。

    据悉,上海目前从幼儿园到高校共有824所民办学校,在校生总人数近50万人,占全市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一。这些民办校中的相当一部分,未来有意朝着“顶尖私校”的方向发展,却受制于资金瓶颈。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上海已有不少市重点、区重点公办学校校长“跳槽”去了民办学校,个别民办中小学校因为教学理念先进、可以全市招生,他们的生源质量也已远超公办学校。

    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成立,或将为那些受制于资金问题的、有理想的私校提供一个办学资金的“蓄水池”。

啃起科技体制改革的硬骨头
“史上最严”入学政策捧热北京国际学校
上海民办校“抱团取暖”成立基金会接受社会捐助
邹恒甫败诉,被判向北大、梦桃源公开道歉
航天科工青年志愿者把绿色讲堂带进社区
山东畜牧业专家服务西部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