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8月23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对口援藏20年

为西藏绘一张产业发展蓝图

本报记者 李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23日   02 版)

    今年5月,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来自西藏的礼物——200斤青稞。这是镇江的援藏干部专门寄来的。

    这家镇江的百年企业承担了一个重要任务,他们要用镇江香醋的酿制方法,用青稞酿青稞醋。通过多次实验,一个半月后,他们将青稞醋寄到拉萨市达孜县的援藏干部手里。8月,副总经理李国权代表公司来到几千里之外的拉萨市。他说,如果能在达孜县也酿出青稞醋,他们将来也会在这里投资建厂。

    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达孜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斌忠的名片右上角清楚地写着“自治区级工业园”。这是让他自豪的名称。

    王斌忠所在的达孜县,是拉萨的东大门。20年前,作为传统农业县的达孜,几乎没有任何工业。今天,达孜县成为拉萨市乃至西藏有名的工业大县。王斌忠说,这一切是与来自江苏镇江的援藏干部分不开的。

    2002年9月,政府把达孜县城以西1公里处的一块荒地规划为达孜工业园区。当时,来自镇江的第3批援藏干部为这个规划跑前跑后。王斌忠说,援藏干部3年一换,但他们始终坚持最初设定的目标:“西藏争一流、西部有影响、全国创特色的高原特色产业示范区”。

    后来,这个园区从1600多亩变成了6800多亩,2011年,达孜县园区也升格为西藏首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西藏昊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昊泰气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对口支援达孜的项目。该公司在2012年4月开工,规划投资3.8亿元。该公司的产品已进入医院制氧系统、家庭保健等领域,尤其为青藏铁路建设者解决了高原缺氧的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最初园区企业不足10家,工业产值不超过4000万元,上缴税金不过9万元,而现在园区有269家企业,过亿项目21个,销售产值近30亿元,税收达到2.2亿元。

    达孜县副县长蒋勇说,20年来,镇江市先后选派了7批38名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到这里工作。他们始终坚持“不翻烧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据统计,镇江市对达孜县累计实施援藏项目78个,投入援藏资金3.37亿元。2013年,达孜县地区生产总值达9.04亿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1994年增长300余倍。

    拉萨市常务副市长、江苏省援藏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陈勇说,通过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是江苏援藏的理念。产业援藏效果很好,经济发展会带动人员、信息、物流等多方面的交流,从而进一步促进西藏与内地的关系。

    保护生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今年35岁白玛旺久是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的粉磨车间主任,每月收入基本都有1万元。而2005年以前,白玛旺久还在当地一家小型水泥厂当设备维修工,月收入不到千元。

    华新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2003年,作为湖北省重大援藏项目,华新在西藏山南地区投资建厂。

    在一个拥有300万人口、生态脆弱的高原上,投资建设一家年产3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水泥厂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但西藏发展离不开水泥,修路要水泥,建房也要水泥,如果从内地把水泥运上高原,并不划算。

    环保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以前山南地区的小型水泥厂设备落后,粉尘排放后天空变得灰蒙蒙一片。华新配备了100台吸尘器,专门用来减少粉尘的排放量。

    公司总经理倪卫东说,他们将厂区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用于植被灌溉,建立余热低温电站,利用排出的余热进行低温发电,每日发电量达到14万度。“公司7个亿的总投资中,至少有1.89亿元花在环保上。”倪卫东说。

    华新的工厂干净得像个花园,安静得几乎没有噪音。

    2005年7月华新正式投产,年底就实现盈利。2014年,公司总产能将达到130万吨。近10年来,华新累计为山南地区上缴税收4.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50多个。

    白玛旺久加入华新后,曾两次被公司派到湖北总部进行技术培训,他从普通工人升职为车间主任。在华新,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员工是藏族员工,他们都是产业援藏的直接受益者。

    华新水泥厂附近的冲达村,原来是只有14户居民的村庄。华新入驻带动了村庄发展,目前村庄发展到124户,400多人,其中90多人在华新工作。还有二三十人做运输生意,帮助华新拉货送料。如今,冲达村已经成为山南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倪卫东说,援藏企业有两个责任。一是必须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二是要把当地农牧民子弟培养成现代化产业工人,把藏族员工培养成企业骨干。

    “华新模式”作为全国援藏工作的典型经验被广泛推广。湖北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等一批湖北知名企业开始落户西藏山南地区,上缴税收数亿元,还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

    湖北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队总领队、山南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柯东海说:“我们通过创新援藏理念,由有限援藏向无限援藏转变,为山南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与支持,产业援藏已成为湖北援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帮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湖南援藏干部王庆贵“下海”了。他成立的天瑞公司打开了以“高原绿色”农产品促进当地农牧民增收的新路子,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接近1亿元。

    2003年,畜牧专业出身的王庆贵,作为第三批援藏干部被湖南省农业厅派到西藏山南地区农牧局工作,解决藏鸡孵化率低的技术问题。

    当年8月,他参与创办了天瑞公司的前身——山南雅砻绿色畜禽公司。他发现特色农畜产品在内地有很大的市场潜力。2007年,他带领企业参加在长沙举办的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凭借藏鸡蛋、红土豆、牦牛肉等产品一举获得农博会金奖。这些产品连续7年获得金奖,产品销售额也从2007年的40万元提高到2013年的340万元。

    天瑞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王庆贵团队占股51%,当地居委会200户农户以土地入股,占49%的股份。除去土地租金,入股的农户还享受年终分红。

    他在全国10个省份建立销售网点,并在3000多家超市销售。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王庆贵的“合作伙伴”是山南地区的1.5万个农户(包括种植户和养殖户),他们负责藏鸡、牦牛的养殖和红土豆的种植。

    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羊达乡八村的次仁平措,最近几年的日子越来越好。他拥有3个蔬菜瓜果种植大棚,年收入接近5万元。过去,全家5口人种地,每年纯收入才1000多元。

    前些年,拉萨市的蔬菜瓜果大部分从外地运进,品质不好、价格奇高,“水果蔬菜比牛羊肉还要贵”。2010年,北京市援藏指挥部在羊达乡3个村实施了投资总额3467万元、占地865亩、拥有360个大棚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项目,鼓励农民种植蔬菜瓜果。全乡124户农民不但免费获得蔬菜瓜果种植技术方面的培训,还能以低价使用或租用大棚。

    他们成立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多专门的销售公司也开办起来,时下流行的“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等销售模式也被复制过来。

    目前园区种植的蔬菜瓜果包括西瓜、番茄、四季豆、蓝莓等30多个品种,由农业合作社推行的统一农资采购、统一种植标准和统一销售配送,保证农产品质量。

    4年来,羊达乡年产无公害蔬菜瓜果在360万公斤以上,年产值在1500万元以上,户均纯受益为2.8万元。羊达乡政府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普穷说,本地生产的蔬菜瓜果具有质量和价格的双重优势,地处高原地带,在农药使用标准上要低于内地,运输成本低,价格也便宜很多。

习近平分别会见蒙古国总理和国家大呼拉尔主席
守望相助,共创中蒙关系发展新时代
云南师大减免滇地震灾区部分学生学费
国网冀北电力员工勇救落水群众
成都: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七成以上用于奖励科研人员
为西藏绘一张产业发展蓝图
欢迎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