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卫生间的瓷砖准备做一组造型,说好是在淋浴区,施工完毕我去现场,造型跑到了马桶后面。
我自然很生气。当时定这款瓷砖的时候,看到展示厅里那个看起来很艺术的区域,几乎是立即下了订单,然后想象着如何把这个样板间搬到自己家里,当水珠溅到那些立体的小格子上时,就像它们在布景华丽的舞台上欢快舞蹈,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现在,它居然跑到了马桶后面,我在现场惊呆了。
我找的可是家正经的装修公司,瓷砖也是出了CAD图,碰了方案,最后才确认的。无法想象,这场惊人的误会从何而来。
我决定立即找出答案。
第一反应是找工长。工长说,我也不知道你家是要放哪儿,我以为就在马桶后面呢。我再到瓷砖店,销售很客气地告诉我,给你老公发了方案啊,他回了确认函我们才下的单,不会错的。怎么可能?我有点不冷静。
销售姑娘迅速调出当天的细节:当时她随口说了句,也可以放马桶后面啊。我家设计师就说,那你出两套方案吧,让他们选一下。结果,瓷砖店只出了一套马桶区造型给我老公,而我老公稀里糊涂回了确认函。
也就是说,甲或者乙?你从没想过乙,就因为别人随口一句,乙也列上吧,你家就成了乙。这是什么逻辑。
果断投诉,事情很快有了结论。瓷砖店答应实在不喜欢就砸了重新弄,可砸了的代价是,可能会有色差,而且,不能只砸这一小块区域,整面墙可能要全砸。费用由瓷砖厂家承担。关键是,一定要砸吗?
那一刻,我突然变得很无力。算了,不如做一个大大方方的输家,最初的妥协和最后的妥协毕竟不一样,最初的妥协是软弱,最后的妥协就是大气。就这样吧。只是,我的水花再也溅不到那片可爱的花砖上,因为花砖注定了要跟马桶在一起。
测量壁纸的过程也有点戏剧性。
我是个懒人,很多事情都倾向于集中解决。有一天,我要同时接待三批人,其中包括两家壁纸,他们负责不同的房间。我们姑且把他们叫做壁纸1和壁纸2吧。
壁纸2先打电话,说快到了,旋即门禁响起,量完撤退就用了几分钟。半小时后,壁纸2又说到楼下了。我一头雾水,你同事不是刚量完走人吗?他也懵了,公司就派我一个人啊。那刚才来的,是串场的?
事实厘清,原来阴差阳错,先来的是壁纸1。结果,他把壁纸2的地盘给量了,等壁纸2来了,发现自己的事儿被别人干了。也就是说,壁纸2可能被量两次,可是壁纸1根本没量。想想这件事的处理也够有想象力的,我们告诉壁纸2,你把两个空间都量了吧。这两家壁纸本来是邻居加竞争对手,在我们的干预下,他们友好地进行了数据交换。
同事很严肃地说,你的这场装修,简直就是“人艰不拆”啊。(“人艰不拆”是网络流行语,意思是说: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了。)
他说得对,每场装修都是一场“人艰不拆”的游戏。游戏的开场很完美,可是你永远不知道最初的想象和最后的走向之间,距离有多远。就算你不是第一次玩这个游戏,可依然是个生手。在突然而至的各种变动面前,没有任何经验可讲,挑战的只是你的现场力。在我的概念里,装修领域里的现场力是现场应对问题的能力,不是解决。因为,有些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没有,只是大家不再纠缠而已。而在胶着与放开之间,情绪会像过山车,让你很不理智。
经验表明,“怎么可以这样”的持续追问是没有用的,它往往只是事情的第一个阶段,真相大白之后就是,就该考虑现状是不是你可以接受的,修改这个错误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大。你当然可以选择坚持,如果你看到那个错误就难受,那还是赶紧修改为妙。
如果你觉得将错就错也无妨,那么就随它去吧。毕竟,让马桶和花砖待在一起也未尝不可,没准儿这样也挺和谐的。
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