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饭桌上天天上演的连续剧,让小范忍无可忍。
老范闷头吃,范太冷不丁夹一筷肉就塞进他碗里。老范连连挥手,“不要不要”。范太置若罔闻。
下一集,范太再夹一筷子不知道什么塞过去。老范说“多了多了”,伸手就往外挡。没过几分钟,范太又找了点什么想塞。老范的手肘都要伸到范太脸上了,“不要了,够了真够了。”范太说着“知道了知道了”,筷子就像蛇一样,找个刁钻的缝隙,成功送抵老范的碗里。
一开始,小范还说说自家人不要劝饭等道理,到后来直接撂筷子了:“还让不让人吃饭了你们俩。”
“你!”小范看老妈,“你这么塞是什么意思,怕在我们家吃不饱啊。”
她又看老爸,“想吃什么就直说,吃饭自己夹,干吗天天这不要那不要的。”
老两口不吱声,好像都没听懂。
2
范太碎碎念,没少抱怨老范。
一说他呆头呆脑,没眼力见儿,“就比如说吧,看我买菜回来,也不说搭把手接一下,就这么站着,看着我。”二说他生活不能自理,“你可不知道哇,要是不盯着他换衣服,他真能忍一礼拜!”再说说,老范在她嘴里就是个问题大王,简直没一点儿优点。
最常唠叨的就是做饭。范太手一摊,“你说,他每顿都要吃肉,每次呢,又只吃两三筷子的。这叫人怎么做?”
每次说到这里,小范就反驳一句,“那别做了呗。”
范太撇撇嘴。回头,做一锅红烧肉,塞给老范三块,塞不动了,剩下的,自己分好几顿给“消灭”了。
3
老范和范太吵吵闹闹了一辈子。
小范10岁时,俩人有半年时间忙着大吵大闹,伴随着冷嘲热讽,直吵得左邻右舍全都知道,还跑来掺和。过了几年,小范上初中,两人摔盆子打碗,还跑去法院闹过离婚。
说什么夫妻举案齐眉,小范从没见识过。老范犯浑的时候动手,范太脸红脖子粗,说起来眼圈就红,“我上辈子是欠了他的。就没让我享过一天福”。
直到老范退休之前,家里还上演着一幕幕狗血剧。那几年老哥儿几个出去谈生意,范太满心不快,神秘兮兮地打听他们都去了哪个KTV,哪家洗浴中心。老范不回家吃饭,范太整天黑着脸,像是全世界都欠她钱。
“唉!”范太说起自己的婚姻,总要来个感叹:“悲剧啊!”
4
老范上班时病倒,被送去医院。范太耽误在路上,深夜才到。
一进门,老范就掼脸给她看,当着一屋子病人和家属的面,耍威风似的大发脾气。范太垂手听着,给他换了衣服,洗了脚,不吭声。
隔了4个小时天又亮了,范太不知从哪儿变出一提粥,还有包子和小菜,热腾腾地送到床前。老范吃了几口,也不说话,努努嘴,示意范太喂他。范太回头抱怨,“这么大的人了,饭也不肯自己吃……”
第二天却没等到范太来。
那天接到老范病倒的电话后,范太一刻都没合眼,赶路加做饭,撑了两天,再也撑不住病倒了。小范问她想吃什么,范太说,红烧肉。
转天一早五点多,小范醒来找不到范太,一打电话,说醒了就去医院看老范。
“你自己身体也不好,还要惯着他,这样好吗?”小范又急又气。
“是啊!这人真不识好歹。”范太也气,“带了红烧肉给他,也没吃两块”。
5
红烧肉这道菜,吃得是一个油浓酱赤,满口滋味。
各家的做法不太一样。范太做的时候,用花椒香锅,葱姜扔进去,再放肉块。最后要倒点老抽,让酱油的颜色渗进每一寸肉块,慢慢凝固在肉里。
调味少不了盐,但更奇妙的还是放糖:一大勺一大勺的白糖放进去,险些让人有种“这锅菜肯定要砸了”的错觉,到起锅的时候一尝,肉还是咸的,那些融在汤汁里,融在肉香里的糖,化成了另一种温柔的浓郁,形成一种如胶似漆的黏稠,和酱油一起包裹着肉,成就了一锅的底色。
好的红烧肉还在于时间。30分钟就出锅的红烧肉也能煞有介事,却唬不住挑剔的老范,拿筷子一夹,看看嗅嗅,就放在一边了。他喜欢的红烧肉,要小火慢炖,直到酥烂入味。
范太这一手红烧肉,花椒麻辣清香,猪肉特殊的气味,酱油和盐糖的味道、质感,最终都糅杂在一起。让人分不清味觉层次,却有一种扎扎实实的满足感。每一口下去,都是家常,换一个配方,似乎就不再是那个滋味。
老范经常要吃这一口,每次只吃两三块就扔筷子,说吃好了。然后把盘子往范太那边推推,“你吃”。
6
小范决心整治饭桌上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老范病后需要康复,医生特地嘱咐要让他生活自理,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范太这种拉拉扯扯的布菜模式,等于是阻碍老范康复。医生还说了,范家夫妇常年吃高油高盐高糖的食物,是很大的健康隐患,因此二人需要清淡饮食,定时定量。
小范立了一条家规:饭桌上再出现违背上述原则的情况,每次罚款10元。
语毕,让老两口点菜。
老范看看桌子,又看看范太,想了想,“今天……吃个红烧肉?”
小范翻了个白眼,“这个以后都不能吃,别点了。”
范太急了,“就让他吃吧,难得他想吃……”
小范挥挥手,“你再搞拉拉扯扯那一套,可真罚钱了啊……”
威胁的话还没说完,老范不知从哪儿掏出10块钱,扔在桌上。
白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