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的手腕好了吗?不是在家休息吗?怎么又去工地了?”
“刚刚去,刚刚去……”
“我现在可以自己赚钱交学费了,你们为什么还这么辛苦?我真希望她能多休息休息!”
这是开学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工程职院)体育系学生何浩和父亲的一次通话,即将上大二的何浩本想高兴地告诉父亲,这个暑假,他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了1万块钱,不再需要父母帮他承担下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了,没想到一高兴,父亲说出了一个“秘密”:几个月前在工地上被柴油机打断手腕的母亲,在家没休息几天,又上工地当起了小工,这让他很惊讶。
“我爸妈怕我担心,就骗我说我妈在家休息”。何浩理解父亲的谎言,但还是很紧张,对于这个有3个孩子的农民工家庭来说,曾经一度,他们“惧怕”开学,3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那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为此,何浩的父亲何建中感觉压力很大,要拉上妻子一起上工地干活,才能供得起3个孩子上学。在工地上,这对夫妻以“勤奋”著名,每天出工,舍不得休息,加班总在前。
何浩很心痛父母,并希望父母相信他:“我能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了。”
“下一学年学费我来挣”
何浩的自信缘于今年暑假前,学院给学生发起了一项“爸妈辛苦了,下一学年学费我来挣”的倡议。
今年暑假前,常州工程职院体育系和自动化技术系的学生会和团委策划了“暑期挑战学费”的社会实践主题活动,向学生发出了活动倡议书。倡议同学们充分发挥自身所学专业优势,挑战自我潜能,战胜一切困难,尽最大的能力去实现挣满下学年学费的目标,为父母减轻经济负担,为自己积累社会和职场经验,增强生存与竞争能力,以应对以后“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就业季。
倡议一发出,该校其他系的师生顿时沸腾了,觉得任务太艰巨,“压力山大”,也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难暑假作业”。但是,体育系和自动化技术系的当事师生却很淡定,这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毫无压力”,何浩说,他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利用假期去打工赚钱,做过饭店服务生和配菜师,也在工地上和父亲干过活,一个月赚了2000多元。上学期,何浩考取了救生证,这个暑假,他得到了在嬉戏谷乐园做救生员的实践机会。每天早上,何浩要穿着滑滑的、黑橙相间的救生服潜水,用吸尘机吸水底的沉淀物。然后,就在池子旁边巡视,以防止有人溺水。
“现在的孩子吃苦太少了,承担责任的意识太淡薄,我们就想通过这个倡议,让学生敢于和勇于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责任感,帮父母减压,给自己加压。”常州工程职院原自动化系党总支副书记张雪华说。
为了不让学生荒废掉假期,从去年开始,学院的很多系都会结合专业的发展和未来就业的方向,给学生布置假期作业。今年,在布置假期作业的时候,正好赶上高校学费上涨的大背景,学生有些波动,学生干部在开会时就在议论如何应对学费上涨的事情,张雪华听说后就提出,“学费涨了也不可怕,我们自己想办法应对,对学生发起一个更大的挑战,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把涨学费这个问题解决掉”。
对于这个想法,体育系书记江庆华丝毫不觉得是一种挑战,经常和企业老总打交道,他深知自己系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有游泳救生员上岗证的这些同学,是很紧缺的,在水上公园多的地方,这样的人才需求太旺盛了,企业老总经常上办公室,求着我们给他们推荐学生,哪怕多一个也是好的。只是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不了解,我们的报到率不高。”江庆华说。
“暑期挣学费”的倡议,在体育系内部,其实已经搞了3年,说到初衷,是从招生角度考虑的。“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体育系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差,这也是导致报到率不高的一个原因,他们很多来自苏北地区的贫困家庭,家里一般都有好几个小孩,为了吸引学生的报考,我们在宣讲的时候就告诉学生和家长,你们只要报考就好了,一分钱不用拿,我们会给学生安排实习和就业,所有的钱都可以自己挣到。”江庆华说。
“赚钱真的很不容易”
多一项技能,就多一个就业的方向,这是深植于很多职业学校学生脑中的一个观念。
让何浩高兴的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何浩似乎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做户外拓展的项目。于是,他通过平时的休息时间,带团队进行高空挑战、攀爬、空中抓杠等锻炼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何浩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积极进取,如何放松心情,怎样更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地去学习。
自动化系的吴鹏和季希澄,也是通过社会实践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没实践之前,吴鹏想先把专业知识学好,毕业后进厂好好干,养家糊口,买房买车,但是通过这次暑期实践,他的想法变了,“要实现这些目标,进厂打工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想创业,自己做生意赚钱会多一些。”吴鹏说。
季希澄喜欢摄影,婚庆、传媒、摄影、策划,这是他给自己的未来规划。在学校,看着很多同学整天颓废在游戏里,他感叹他们在荒废青春,“让他们出来知道钱有多不好赚,才能督促他们抓紧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季希澄说,他现在在一家传媒公司实习,去过南京、上海、宜昌、成都,他说自己比别人能吃苦。“舍不得吃苦,舍不得闯,肯定是不行的。晚吃苦还不如早吃苦,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一分辛苦一分回报,这是朱正云的感受,他把挑战任务设定为7000元,这在自动化系里是最高的了。对此,朱正云也不觉得有压力。他在一家车辆配件厂做磨床工和数控工人,一天9个小时。“一根管子少说也有两斤重,大的七八斤重,几秒就得换一根,刚开始的时候根本干不动。没有休息的时间,一直重复一个动作,拿完几百根后,指头都僵了,酸痛的感觉半个月后才习惯。”现在,朱正云感觉自己手上的力气大了很多,“习惯就好了,现在也不觉得那么累了。拿着自己辛苦挣的钱去交学费,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朱正云说。
说到吃苦,吴鹏也深有体会,他在苏州一个模具厂实习,加工零部件,140元一天,一天干12个小时,这是他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赚钱真的很不容易”,这是他最大的感触。“以前和父母要钱的时候很容易,一缺钱就和父母要,一要钱父母就会给,生活费1500元一个月,花钱大手大脚。但是现在不这么想了,真正自己赚钱了,觉得太不容易了。”
对于这次暑期实践,还曾在家里掀起一阵小的波澜,妈妈不同意他出来,觉得孩子从来没出去过,不放心,希望孩子回家休息,但是吴鹏的爸爸和爷爷很赞成,觉得这是人生的必经过程,现在不吃苦,以后也要出去的,男孩子就应该多出去锻炼锻炼。现在,吴鹏的学费,父母已经帮着交了,拿到自己亲手赚的第一笔钱后,吴鹏打算给爷爷买盒茶叶,给爸爸妈妈买点吃的。
“赚钱多少无所谓”
其实,朱正云的家庭条件不错,父亲是一家工厂的主管,学费不愁。“但是我家家教严格,只要我身上有钱,他们就不会给我钱,只要有自己想买的东西,父母就会让我先去自己赚,如果不够,他们再补贴,包括学费。即使没有学校的倡议,他们都会逼着我去干的。”高考结束,朱正云的父母就曾逼着他出去干活4个月,在厂里做操作工,赚了1万多元。去年暑假,他做货物搬运,一个假期赚了4500元,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电脑。
像朱正云这样的同学,焦映雪是羡慕的。这个暑假,她和妹妹在离家近的一个电饼铛生产厂做检测员,有的产品克数不对,她用砝码去调,有时候做包装,将说明书放入包装袋,封箱。一个多月,焦映雪赚了1000多元,“与6240元的学费相比,确实有差距,也有压力,这个任务确实是个挑战,但是我尽力去做了,自己目前也没挣那么多钱的能力吧,就当体验生活了,赚钱多少无所谓,自己不小了,出去多接触一些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会有帮助。” 焦映雪说。
职业学校的这一倡议,也引起了本科院校一些师生的关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三学生秦磊就用“务实”来评价这个倡议,“在假期,在不影响基本学业的情况下,以社会实践的方式锻炼自己,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应对学费上涨的大趋势,是挺好的,与那些大学里比较虚的社会实践,如看一看、走一走、玩一玩就过了,这种‘挑战学费’方式更务实,更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
兰州大学学生吴雪阳对这一倡议也给出了好评,“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都要经历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家里减轻负担,让大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很有意义。”
常州工程职院党委书记袁洪志坦言,学院鼓励在某些与市场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进行尝试,“赚钱多少无所谓,没挣够学费,学校也不会惩罚。”袁洪志笑着说,这一倡议,更多意义在于让学生敢于走入社会,勇于挑战自我,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责任感,“下一步,学院会总结两个专业的经验,有望在更多专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