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社会质疑——志愿者服务该怎么做
“我不支持带着随意的态度来参加志愿者服务,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或者是想要借此出来玩一玩,收获不了什么东西。”来自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志愿者赵伟说。
回应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疑,赵伟显得底气十足。在北碚区两江名居南社区,他已经度过了3个暑假。虽然今年已经毕业留校,他还是带着师弟和师妹,坚持在这个社区的市民学校开展“社区快乐学堂”,为居住在本社区、白天父母上班的小学生服务。
“一会儿想学舞蹈的小朋友跟着这个姐姐,想学手工的可以去那边。”赵伟给孩子们讲完《弟子规》后,招呼小朋友们进入下一阶段的课堂学习。此时,已经下午3点40分了,他一天的课程也结束了。他拿起杯子,一口气喝了一杯水,坐在教室的后排,静静地看着前面的孩子们上课。
在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所办的这所社区市民学校中,课程丰富多彩,不仅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安排画画、手工、舞蹈、折纸等课程,还给稍大的孩子开设了数学、语文、英语辅导课程。而开设这些课程,都是他们事前对社区居民做的调研结果。
“赵伟不仅带着我们将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还有‘暖男’的一面——买菜‘达人’哟。”一同参加活动的大一女生杨巧在一旁主动“爆料”。
赵伟擅长于买菜,源于非常“抠门”。参加活动的8名学生,学校给每人每天10元的补助。既要让同学们吃饱,也要让大家吃好,成为赵伟每天的“功课”。买菜的次数多了,他与菜贩也熟络。所以,花一样的钱,他总能买到比别人更多的菜。
“买菜达人”也有难处,最近重庆的天气比较热,社区提供的宿舍没有冰箱,所以不敢买太多菜。有时候遇到菜不够吃,男生就主动把菜让给女生,自己却用酱油拌饭。
他们所做的一切,被周围的居民看在眼里,有孩子们的家长时不时地送块腊肉给他们“打牙祭”。还有热心的居民经常拉着“老师”去家里吃饭,王怀强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特地腾出家中的一个房间,让两位志愿者免费住在他家,时不时地还帮衬着做饭。
“他们人生地不熟,也挺不容易的,有时候看他们实在忙不过来,我就过来帮一帮忙。”社区居民王怀强说,“刚开始觉得他们的活动坚持不了多久,但后来发现他们非常用心,他们来4年了。去年,受他们的影响,我也加入社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
志愿者服务与众不同——想象力最重要
“我们这一次志愿服务改变了以往的思路,就是拍摄一部微电影。”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2013级学生李陈铖第一次做导演,他笑着说,“我们打算以爱情故事为主线,融入重庆的旧车、绿皮车、老马路、十八梯等元素,把重庆的交通发展历史‘切片’展现给年轻人看。”
目前,微电影的团队共有20人左右。可是大家都是“门外汉”,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一个麻烦,就是对拍摄时间估计不足,仅男女主人公分别的一幕,就拍了两天的时间,大大超出他们的预定时间。因此,预算也跟着水涨船高,原本学校划拨的2000元经费也显得捉襟见肘。
“我们选择了拍电影,就是不断释放想象力的过程,我们平均每个人出资200元左右,让每个人都有做投资人的机会。”另一个负责学生朱唐园笑着说。
重庆夏天气温比较高,他们时常顶着大太阳拍摄电影,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作品50%的拍摄工作。当然,除了拍电影之外,其他高校的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并没有闲着,也在不断地“翻新花样”。
“感谢你让我读到了这样一篇充满阳光的文章。我看到了你的兴趣与爱好,同时,也看到了你想要完成的梦想的决心。你的文章充满了力量,让我很感动,最后祝福你能实现你的梦想。”这是重庆大学志愿者批改作文时的一段评语。
从2013年开始,重庆大学就开展“五彩石”行动项目,以批改作文的形式,将大学生志愿者与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建立起一对一的联系。
“如果仅仅采用以往支教的模式,去一个星期、讲一讲课、捐几本书,就结束了,这样对孩子没有多少实际意义。”重庆大学大三学生曹全兴作为项目骨干成员,暑假并没回家,已经为下学期的工作忙碌起来,他说,“通过批改作文与孩子们交朋友,帮助他们成长,我们能长期坚持下来。”
曹全兴还进一步介绍,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的创新之处,就是发现孩子们是否有心理问题,比如说校园暴力、孤僻和抑郁等一些心理问题,“志愿者先是筛选出疑似的案例,并将此反馈给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诊断,并开具诊断报告,之后会反馈给当地学校的校长。当然,这还不够,利用寒假和暑假时间,学校也会派出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对重点的‘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从2014年4月开始,他们已经批改了9所学校的1392份作文,利用二维码为全部的学生建立起电子档案。不过,这只是他们前期的“测试”阶段。
今年,该项目被列为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示范项目,立项100万元,这意味着活动资金就有了保障,可以大大加快项目的进度。
目前,该项目在重庆大学已经招募、培训了1400余名志愿者。5月,他们就为全部的志愿者就批改作文的规范、心理问题的征兆、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他们已经采购了一批扫描仪,配备给每个学校,提高传输作文的效率,下个学期开学后就能立即投入使用。
志愿者服务何去何从——大环境引导不可缺位
“我喜欢两个姐姐陪我玩,很开心!”家住重庆江北区身患智力障碍的家俊一边玩着五子棋,一边对记者说。陪他玩五子棋的两个女生杨道梨和詹思,来自重庆工商大学教育关爱服务团。该校每年暑假都会派不同的同学来陪家俊,今年已经是第九年了。
詹思说:“之前的师兄师姐都来过,我今年暑假是第一次过来。学校每年都会选拔学生过来,不然我也不会认识家俊。”
今年,除了坚持传统的项目外,重庆团市委鼓励和倡导青年志愿者在暑假期间,走进城乡社区的市民学校,开展政策宣讲、医疗服务、敬老助残、社区服务等10个大类志愿服务活动。
与以往有所不同,团市委根据社区的要求,向全市范围内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进行招标。一共有1300多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报名,共筛选出400支市级优秀队伍进行立项。其中,40支队伍派往农村的集中安置点社区,另外360支队伍留在离学生家里或大学就近就便的社区。如此,让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的需要实现“优化配对”,最大限度地达到供需平衡。
“目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争议,这不是偶然的,恰恰是反映了当下大学中的实践活动与社会需要没有真正‘对接’起来。”西南大学团委副书记孙楚航坦言。孙楚航举例说,就在去年,他带领着学生去重庆的一个新农村参加社会实践。出发之前,不少学生就想当然地认为,农村的面貌比较落后,村干部工作都很悠闲。但是,学生实地调查之后,他们“触摸”到了真正的基层情况,原来的观念就被“解构”了。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的伍玙瑶老师,也非常注重使用引导式的教育。她提到:“在平时,同学们都叫我瑶姐,我也觉得很亲切,在策划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我都是用交流的语气与同学们一起商量,运用朋辈教育,学生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在她看来,现在95后的学生们都颇有个性,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从策划、实施到反馈,放手让同学自己去完成和体验,遇到问题再探讨解决,“反而比手把手教得效果更好,无形之中也挖掘了同学优秀的潜力,为他们进入就业市场夯实基础”。
团重庆市委学校部部长张珂介绍,近几年,重庆团市委正在推行“城乡社区市民学校”,这个“学校”不仅动员志愿者就近就便深入社区为青少年做好事,而且还要让大学生的“爱心”有处安放。截至2014年6月,重庆学校团组织共创建市民学校573所,323名专兼职团干部领导创办市民学校432所,188748名学生在“爱心储蓄银行”系统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总时长291578.5小时。
张柯认为,可以尝试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制度化、学分化,“比如,大学每个学期中,规定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并成为必修的学分。这不仅是对学生的带有强制力的引导,也是对队伍的保障,让更多原本不了解志愿服务的同学能够参与进来,体验志愿服务的魅力”。
目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就已经开始尝试,学生在本科期间必须参加20次志愿服务,才能达到毕业的条件。重庆就有16所高校,已经把志愿服务纳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学分中,使之可以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