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朱绩崧,打扮得极有文艺青年范儿。一头黑发极自然地打着圈圈盘在头顶,“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你给我打电话时我还在公交车上颠啊颠着呐。”
朱绩崧从1998年开始就扎根在复旦大学英语系:读本、读硕、读博,接着留校当教师,近来又主持《英汉大词典》第三版编纂工作,直到现在,已经16年了。他这样形容自己10余年的象牙塔生活——我在同一家大学的英文系,从本科念到博士,成绩勉强凑合;留校后,职业发展则是同辈中比较落后的,“所以,体制内,我不能算既得利益派,心怀怨望,发发牢骚很正常。而且,我素来偏激,年纪不小,依旧出言轻狂”。
这个“年纪不小却出言轻狂”的英语老师,若被放在网络科技尚不发达的过去,不过是名校里诸多英文教员中的沧海一粟;但在微信、微博、朋友圈为王的当下,因为“渠道广”,他成了复旦教员中一枚耀眼的“网络红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逼格’挺高。”
他的微博“文冤阁大学士”已经累积了8.4万多个粉丝,平均每条微博能得到50多次转发,单条微博的转发量最多时能达到两万多次;而他创办的微信公众号“魔都晨曦来临”、“文冤阁大学士”,从去年5月1日开办至今,共累积了5.4万多个关注。
今年9月1日开学前,他已经通过微信朋友圈,把今年要接的英语系C班的学生刷了个遍,“所有人都加了”。
朱绩崧把自己的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分得相当清楚——在网上,学生们可以随便开他玩笑,嘲讽他“十三点”也好,说他“装腔作势”也好;但到线下,在课堂上,他又会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严肃教师。很多学生在网上跟他很熟,到了线下却又有些怕他。
他开设的“童话解读”和“莎士比亚悲剧”选修课,曾创下过第一次上课50多人,第二次上课只剩下不到10个人的尴尬纪录。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每周要看原著中的一个章节,第二周课堂上进行测试。
因为把听上去很好混学分的课上得异常严厉,“朱绩崧选修课”的牌子在校园里做“坍”了。今年,他决定不再开设选修课了。一来学生们不愿在他那里“混学分”,二来他不愿意给那些对英语学习没兴趣、纯粹混学分的学生上课。
在复旦英语系,如果在平行分班时不幸被分到了朱绩崧负责的C班,恐怕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了——别班学生打游戏时,你可能在背书;别班学生看电视时,你可能也在背书;别班学生出去郊游时,你可能还是在背书。
很多学生觉得朱老师有些“分裂”症状。他在网络上“文艺得不行”,却在现实教学中显得特别“古板”,动不动就让学生们背原著、背词典。
朱绩崧告诉记者,以他在英语系混了10多年的经验来说,想要学好英语,只能靠背、靠写,别无他法,“我上学时,老师在台上讲45分钟,学生只要在下面做笔记就好;但现在,我都尽量让学生开口,让他们滔滔不绝。”朱绩崧说,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毕竟,是学生受教育,不是我”。
朱绩崧有自己的道理:“要确保他们在毕业后先端稳饭碗。”
朱绩崧本人是“寒门出身”,读研究生时穷过一阵,窘迫时皮夹子里连一张10元的纸币都找不到。对他而言,读大学,读英文系,第一个目的是在社会上求生存。
朱绩崧说:“英语好,是草根学生值得努力的方向。”
而朱绩崧所创办的“文冤阁大学士”微信公众号,则不仅谈英语学习,里头更多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他自己对教育的一些看法,如《对文科生的忠告》、《甄什么传》、《爸爸何妨富与穷》、《百万银换三千薪》等。
这个感叹在“红尘中误了俺五陵年少”的上海男人在微博里自称是“高贵冷艳的小市民、利字当先的士大夫”,他欢迎社会各界不求名利的人士给《魔都晨曦来临》和《文冤阁大学士》来稿,但公开明确谢绝“老干部报告体”和“装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