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露面了,高考改革《实施意见》熬成了白胡子。
先别欢呼,首先这只是“意见”,理论上是可以争论、可以不执行的;其次,2014年启动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完成——这年月,今天的事变数大,明天的事说不准,谁知几年后哪个清华北大的乔布斯咬残了中秋的月亮?
自1977年恢复高考,37年间高考改革一直没停,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越改越精细越标准化,但越改火气也越大。比如语文,赞美中秋月可以标准化到皎洁的,但绝不能是狡猾的,忧郁的也不行,虽然忧郁症越来越酷。
高考是中国孩儿成长的一个鬼门关,是有孩家庭的命穴,牵孩儿一发而动社会全身,所以改革当慎而又慎,屡战屡停。打住,就不明白了,1977年年底恢复高考,邓小平一句话,几个月里考场就立起来了,当年570万考生从城镇乡野杀进考场,第二年夏天又610万人,两次千万考生创下世界考试史上纪录。邓小平何以不怕牵一发而动全身?
电影《南征北战》里讲,解放军不怕打烂家里的坛坛罐罐,所以牵着蒋军走,最终灭之。但如今坛坛罐罐忒多了,都是老百姓的,实在打烂不得,也打烂不起了。
高考要改什么?目标很明确,顶层很到位,2010年教育部就宣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三大关键点,调兵遣将四出调研摸底,提出了高考改革方案,但毫无悬念地被搁置,“分歧太大”,牵一发而……
今日新方案出台了,各种吐槽不断,特别是对第三大关键点“多元录取”更甚,“力度不够大”,“与期待尚有一定差距”。具体说,多元录取就是要招考分离,还高校招生的自主权。陈丹青就是因为自主招不到外语没过关的学生,愤而辞去清华教职,并郁闷成文人。
改革者切切要有心理准备——不论提出什么方案,也不管之后如何改进,对高考改革的吐槽永远是前赴后继的,就把它当雾霾,或凉风,受着吧。
要说学校自主招生,甚至自主施教,几乎没有比美国更自由的。有老师开学时,先把政府部门规定的教育要点和指定的教科书贬一通,“扔床底下”,然后兜售自己的货色。够自主权了吧?但放心,依然吐槽不断。
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华裔少年王孜立,近日向美国联邦教育部人权办公室投诉耶鲁、斯坦福等名校在录取华裔学生时逆向歧视,并在报上抨击限制加州公立大学录取亚裔学生的SCA5提案。王孜立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 2230分,AC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满分,但去年却被耶鲁等名校拒收,“我们学校有一个黑人,他成绩没我高,可那些名校都收了他,我就想知道这是不是公平的?”不知这一投诉,能否揪出美国高校的大老虎?
美国确是自主招生了,但也给申报的学生添了乱。每个大学报名的截止时间不同,各种要求五花八门;申请每个大学都要填一堆表,家长也要填;不仅要研究每个大学上年的录取分数,还要琢磨大学甚至教师的口味,撰写如诉如泣的申请,配备中学老师和教学顾问的推荐信;还有,要把中学、中学报考、学区、申报大学的网站连在一起,哪哪出点错都受不了……所以美国申报大学的中介机构茁壮发达,像报税会计师一样吃香,像中秋月一样皎洁。
一学生说:别看美国大学的招生网站好像很nice,其实一个比一个事儿妈。考ACT用100个小时准备,报大学就得50个小时。谁来把我拍死吧,我不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