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大学生阙豆豆忘不了湖南桃源县沙坪镇竹山村的那场生日宴会。津市市棠华乡官堰村周定国老人拿着全家福念叨着大学生的承诺——“等儿子儿媳回家了,他再给我们照。”澧县码头铺镇观斗村的大妈们也在掰着手指头算,这些时尚的伢儿什么时候再来教她们一些更潮的广场舞。
今年暑假,常德市500名青年学生志愿者赴25个重点扶贫点村,把视野投向乡土,把汗水滴入田间地头。
村里来了“小老师”
“爸爸妈妈去哪儿?”“他们在外打工挣钱。”7月10日,常德市西湖管理区西洲办事处建湖村村委会活动室里,永安村的刘欣怡小朋友在志愿者老师的帮助下做暑假作业。
一旁,一群身穿白T恤女生和孩子们玩得正欢。9岁男孩梁文杰站在长凳上,昂起头举起手在“小老师”刘静头上划出弧线,试与老师比高。他知道,这12位身着白T恤的“小老师”来自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来帮助我们写作业、陪我们玩游戏、给我们送礼物的”。站在门口等候的奶奶刘晓会看得一脸灿烂。她是来接两个孙女的。4岁的夏贝贝还没有上学,第一次接触课堂和老师,抱着“姐姐老师”的腿不肯撒手。奶奶替孩子问“小老师”:“她舍不得你们走,你们明年还来么?”
第一天只有10多个孩子,第五天来了56个孩子,村支书夏玲珑感慨说,村里百余名孩子,近一半是留守儿童,农村师资缺乏,很多孩子读个初中就弃学,这些师范专业的老师多留些日子就好了。
支教,无疑是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而最能触动这群90后大学生内心的,是乡村孩子们对外部世界和知识的渴求。“听说我们能辅导功课,他们走了10公里的山路赶过来。”湖南文理学院中文专业大二学生欧阳思颖走进桃源县沙坪镇竹山村,除了做入户调查,他和同学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山里的孩子辅导功课。
拍张全家福
“来,看这里,一、二、三,茄子”,7月10日下午3时许,王康按下相机快门,镜头里又存录了一个温暖的画面——抱着孙子、孙女,津市市棠华乡官堰村的周定国老人和老伴儿坐在自家大门口笑得合不拢嘴。
王康是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服务一队的带队负责人,靠着手里的一台单反相机,他已经为官堰村拍下了近500张全家福。为村民上门拍摄照片,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色服务。
周定国只是农村空巢老人中的一员,除了给老人拍全家福,大学生们发现,陪伴才是更好的“良医妙药”。湖南文理学院大二学生孙良在桃源县架桥镇先锋村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98岁的黄春梅老太太一个人生活在一处偏僻的小砖房里。7天的时间很短,孙良和同学抓紧每一天时间轮流给老人梳洗、做饭。“她几乎不和我们说话,只用点头和摇头来表示。大家煮的西红柿鸡蛋面,老人每次都能吃光。”虽然缺乏足够的交流,但在大家的照顾下,老人的精神好了很多,微翘的嘴角边不时流露出一丝笑容。
禾场上的健身舞与特别生日宴
在澧县码头铺镇观斗村,湖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班的学生和村民们在广场上跳起了健身舞。有的农妇刚刚忙完田地里的农活儿,顾不得吃晚饭就一起来跳舞。体教11101班学生梁贞贞耐心地一个个教村民跳舞,汗水浸湿了她的衣裳。
此前的观斗村夜生活枯燥乏味,村民吃了晚饭要么倒头就睡,要么串门打麻将赌博。广场舞的兴起,不仅愉悦了农家妇女的身心,还成为农村群众交流沟通、化解矛盾纠纷的良好载体。“最后一天我们刚刚打开音乐就下雨了,当时我以为活动进行不下去了。阿姨们却把我带到了旁边的遮雨棚,我站在前面领舞,遮雨棚里站不下了,有的村民站在雨里都还在跳,让我真真正正地体会了什么叫风雨无阻,感受到了村民的执着热情。”梁贞贞说。
7月11日晚9时,阙豆豆揉着汗湿的秀发,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地回到宿舍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大家起床啦,开个紧急大会!”睡梦中的阙豆豆被喊声惊醒,看了看手机:11时。阙豆豆一脸疑惑地被同学带到厨房。
此时,厨房里已经围满了乡亲,餐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香气四溢。“妹子,祝你生日快乐!”村长周运发手捧鲜花从人群中走到阙豆豆跟前。接过鲜花,阙豆豆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伍雅兰是竹山村的一名高三学生,这些天,她和阙豆豆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豆豆姐,这是特意为你做的长寿面,许个愿吧。”乡亲们纷纷举杯,一旁的小朋友们一起唱起了生日歌。
“这是我19年来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我终生难忘!”阙豆豆在日记中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