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硕来自河南省内乡县的一个大山里。父母年逾六旬,母亲没有工作,父亲是退休的乡村小学教师,哥哥长年在外打工,整个家庭的收入全靠父亲微薄的工资支撑,再加上父母身体欠佳,昂贵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2009年秋,杨硕来到天津科技大学,踏上求学之路。生活的拮据没有压倒杨硕,反而激发了他要做生活中强者的信心。他知道无论生活怎样艰难,路还是得一步步坚实地走下去,不仅要成就自我,更要支撑家庭。
令人堪忧的家庭状况不容杨硕像其他同学那样坐等父母每月定时发过来的生活费。在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帮助下,杨硕顺利入学并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大学生活。
四年中,他只回过两次家,几乎每年寒暑假都会留在天津打工。一天做三份家教,辗转奔波,他为了省下五毛钱,一直等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两公里以内的路程他会步行走过去。生活的艰辛让杨硕更加坚强,也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学习与兼职占据了他所有的大学时光,谈到他这些“辉煌”的兼职史,杨硕笑笑说这些都是他最大的财富。在兼职过程中他不仅学会了自力更生,还收获了很多社会经验。
杨硕早早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从不怠慢任何一门课程,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认真准备各类竞赛。2013年,他凭借四年专业综合排名第一获得保送本校研究生的资格。四年里,他曾先后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20余项奖励和荣誉。
对于帮助过他的人杨硕心存感恩,并决心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2011年3月,作为学生党支部副书记的杨硕带领支部同学来到滨海新区偏远的农村小学——宁车沽小学支教,与宁车沽小学共同编写了滨海新区第一部高校与小学合作的校本教材——《趣味科学》,并自觉承担起“趣味科学”课程的讲授任务。两年的坚持,让大手与小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四年来,他接受爱、理解爱、传递爱。
生活有了保障之后,杨硕开始着手于科研活动,2010年,他组队参加“挑战杯”大赛。几十个日日夜夜里,他和同伴们为了一个标点符号而反复斟酌;为了一个概念而多方调研;为了了解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查找了千余篇文献……最终,他们的团队共同完成的“琥珀酰化壳聚糖的制备及在特种纸中的应用”课题获校特等奖,并成功进入天津市复赛。
不仅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在社团活动中他也是一马当先。从一名普通的学生记者,到部门负责人,再到分管了三个部门,管理着近50余人团队的记者团副团长,他是这个让人羡慕的团队中的佼佼者。2010年秋,他临危受命任职常春藤网站主编。为了担当起这份责任,他牺牲了无数个休息时间坚守阵地,带领团队完善网站制度,规划网站栏目,策划新闻选题,使常春藤由弱变强,由单一到综合,直至成为科大门户网站。“很多事情,只有亲自去做了才会明白、才能收获。”
常思肩负之责,人生不辍;时怀感恩之心,人生不悔。一路走来,杨硕的“头衔”越来越多,责任也越来越大,每一项工作他都努力做到最好,他所依赖的是实实在在的实干精神。不畏艰难,不怕吃苦,使他成为老师、同学眼中最“靠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