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县铁矿乡曾是远近闻名的“上访乡”,矛盾此起彼伏,干群关系异常紧张,群众上访不断。近年来,当地政府转变思路,认真帮村民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由县里的倒数第一成为优秀乡镇。而今,两年多时间里,乡里没有一例到县以上信访部门的上访。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就维稳说维稳’难见大的成效,往往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以发展促稳定,才是治本之策。”铁矿乡党委书记杨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群众曾将大粪泼在乡政府院内
2009年6月5日,铁矿乡境内的鸡尾山发生山体垮塌灾害,造成74人遇难、8人受伤,乡内基础设施损毁较重, 248户、761人不得不搬迁。
和很多地方“大灾难之后容易有大上访”的规律一样,灾害和搬迁造成铁矿乡的各种社会矛盾交融叠加,此后两年多,当地党委政府80%的精力都耗费在抓信访稳定上,乡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群众和政府关系紧张。群众一度占据了乡政府的办公地点,到办公室吃睡半个月;乡政府开饭时,群众也一拥而入,到食堂舀饭吃;有一个农民甚至趁政府放假时,挑来大粪,泼洒在政府院内,以示不满。
2011年,矛盾“井喷”式爆发,人口仅3600人的铁矿乡当年便有18次到县以上信访部门上访。持续信访背后,是夹杂着各种矛盾的民怨。
矛盾一件一件地“销号”管理
幸福村茶园堡组的罗光英一家在2005年实施了避险搬迁,当时并未获得退地补偿。而在2009年的灾害事故发生之后实施的避险搬迁,却能获得退地补偿。于是,她认为政府在搞“双重标准”,心生怨气,多次参与集体上访,甚至曾谩骂政府干部。
党委政府在研究处理时,对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诉求确有合理成分,于是调整了方案,解决了同类避险搬迁的退地补偿问题。
一批和罗光英有同样抱怨的人都获得了应有的补偿。罗光英的怨气消解了,办起了农家乐,今年还被评选为“五好文明家庭”。
“当时,局面被动,干群关系恶化。”杨涌说,“我们审时度势,不回避矛盾,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真正为群众解决民生实事。”
当时,乡里7名党委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这支有朝气、想干事的队伍决心走出自己的维稳之路。他们的新思路被概括为“3+1”群众工作法,最大特征是深入农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结对帮扶是第一个“3”,要求干部每月深入结对户至少1次,每年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至少1件,开通民声热线,每月汇总《民情日记》,乡党委每月集中研究一次民情工作。
化解矛盾是第二个“3”,党委班子成员每月下访群众不少于4天,对突出问题包部门、包时限、包责任、包解决,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转化民风是第三个“3”,在增强党和干部的教育管理的同时,也致力于提升群众的法制观念,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打造乡风文明示范点,促进民风转化。
“1”是各村组组建的便民服务室,干部重心前移,每周二公开接访群众,带上打印机,现场为群众办理手续。
“3+1”工作法推出后,乡干部真正扑下身子到基层一线,研究解决各类问题552件,办结率达97.5%,群众满意率98.9%。过去的“上访重灾乡”变成了“无人上访乡”。
一件件民生实事,改变了干群关系
一直未婚的百胜村椿天坪组村民皮启伦听力有障碍,领养孩子后,没有上户口,孩子上学面临困难,乡干部杨中平发现情况后,帮他完成了户籍登记;同村的盛行模,患有精神分裂症,家境贫穷,房屋已属危房,乡里决定为包括他的15户类似家庭兜底修建房屋;避险搬迁户高中余因为妻子的肾摘除手术而债台高筑,打算卖掉房屋,乡里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争取救助,并将他家纳入低保户和大病救助范围……这一件件具体的实事,改变了村民和干部之间的关系。
过去,场镇污水排放要经过幸福村茶园堡组村民叶福明家旁的一个溶洞,曾多次堵塞,导致他家周围气温难闻,多次反映无果后,他气愤地砸坏了乡政府的音响,结果被拘留12天。当地政府并未按照传统思维,威慑他不再闹事,而是决定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2012年,乡里将“10大民生实事承诺”立在桥头,承诺硬化所有村道公路、80%农户用上清洁能源、修建集中供水厂、污水处理厂、邮政所、农贸市场、小学的塑胶球场、公共服务中心、各村的文化室。
污水处理厂修好后,叶福明所诟病的排污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他心悦诚服地不再上访,乡里还“不计前嫌”,为这名贫困户提供了多方位帮扶。
为了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乡里把历年积极争取来的3400万元资金全部用在了“刀刃”上,杜绝了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
用发展促稳定才是维稳的治本之策
“3+1”群众工作法提升了党政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率,融洽了干群关系;各项民生实事的推进,消解了老百姓的怨气。为了从根本上保持稳定,铁矿乡提出了“以发展促稳定”的治本策略。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里的国家级贫困乡,发展的难度不言而喻。铁矿乡认真厘清了自己的发展路线图,决定充分利用乡里的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效益农业。
武隆县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和 “国家5A级景区”称号的旅游胜地,是电影大片《变形金刚4》和热播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外景地。铁矿乡虽然不位于上述景区之内,但境内的大洞河、大佛岩、鸡尾山国家地质公园都拥有很高的景观品质。该乡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夏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是“火炉”重庆的市民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即使位于偏远山区,铁矿乡却用上了最新潮的营销手段。自去年确定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后,便建立了旅游官网——“大洞河旅游网”,还开设了旅游微信和旅游微博,提供各种攻略。去年年底,铁矿乡还通过微信举行了“印象铁矿”征文比赛。
就这样,在网络的推动下,一年多时间里,铁矿乡的乡村旅游资源就迅速被外界所知,不少农户吃起了“旅游饭”。目前,仅3000多人口的铁矿乡已发展起50多家农家乐,还建起了乡村旅游示范村。2013年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时,接待游客便突破两万余人次,实现收入800余万元。仅今年夏天,铁矿乡就已吸引了1.7万游客。
在鸡尾山休闲观光农业园区,还可垂钓、观光、采摘、有机蔬菜;同时,引进龙头企业两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深度包装鸡尾山天然蜂蜜、穆杨沟野生天麻、大梁子干笋等生态旅游土特产;巩固发展黄连、烤烟、山羊、生猪、肉牛、土蜂等种养业。
“该解决的问题都公平合理地解决了,生活有了新的盼头,谁还要去上访呢?”穆杨沟4号农家乐老板高禄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