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09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解密青奥会背后的科技密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自主创新提供保障

通讯员 李晓辉 本报记者 崔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16日   01 版)

    世界上首辆跑起来的无接触式蓄电有轨电车带你游青奥;国内首个一体化信息平台指挥系统助你看青奥……2014年南京青奥会已落下帷幕。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通过自主创新,为这场世界青年体育盛会注入了最新的科技元素,使其愈发灵动。

    气象“天眼”:盯住“雷公电母”

    8月16日凌晨3点,一条气象预报短信显示,奥体中心点将有雨量分布,未来几小时,将有降雨。

    位于江心洲的南京气象局监控大厅的灯火彻夜通明。再过十几小时,青奥会即将举行开幕式,气象中心一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重大活动所需的气象服务,很多时候都是超出现在气象预报预警服务水平的。”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雷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科气象专家张越很清楚,每小时0.1毫米的降雨会导致地面潮湿,不会对开幕式节目正常进行造成影响;降雨0.3毫米,地面将湿滑,可能会影响投影、灯光设备的使用;降雨达到0.5毫米,考虑到演出效果,某些节目就需要暂停;降雨超过0.8毫米,道路积水,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降雨超过1毫米,将直接影响直播效果。

    现场50名气象预报员神经紧绷。华东地区拥有近万个自动加密的气象观测站,每天收集到的数据近100G。在破解海量数据快速处理难题方面,中国电科在青奥会上线的气象组网“天眼”系统大显神威。

    张越介绍说,这套系统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据流并发和同步处理技术,可减少数据丢失,并将数据收集时间由原来的1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1分钟。风向、温度、云系等海量数据经过专业分析,转换成图形化的模式,通过短信息直接推送到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如此一来,像青奥村半小时后会下雨、比赛现场可能会有大风等气象信息,就可以及时掌握。

    南京气象台统计显示,青奥会举办的13天里,南京有7天都在下雨,青奥会开幕式、闭幕式及各场赛事顺利进行,气象系统的保障功不可没。

    未来,这套气象保障平台系统将服务于常态化的民间活动,精细呵护、时空相接的气象会诊,正走向人们的生活。

    信息集成:数据“长城”坚实精准

    8月24日22时15分,位于南京奥体中心东侧的联合指挥大厅内,指挥保障人员吕德奎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眼前的赛事现场画面显示屏。5分钟后,男子足球半决赛结束之时,这里将成为现场志愿者引导观众安全退场的重要区域。

    22时18分,吕德奎面前的指挥系统响起来,提示赛场中位置最好的114座席区观众超过300人,需要负责该区域的志愿者加强散场引导。吕德奎伸出手指在显示屏幕上画了一个圈,这一区域志愿者负责人吴临江接通了手机,提示信息即刻清晰地传递过来。两分钟后,伴着终场哨音的响起,114座席区所有观众在志愿者引导下顺利退场。

    这一赛场信息的无缝隙对接,得益于中国电科为南京青奥构建的集成信息系统。222场比赛,4000余名场馆编内工作人员,3787名参赛运动员,上百万人次的教练员、裁判员、媒体记者、现场观众、志愿者……从每一名运动员的口岸智能登录签到,到每一场比赛的信息集纳,甚至整个青奥赛事的统筹管理,都离不开中国电科构筑的“信息长城”,这道“长城”坚实而精确。

    中国电科信息化及物联网应用首席专家于文震不无骄傲地说:“一体化、大数据、云应用等技术集成运用到信息平台建设上还是第一次。我们要做的是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青奥会相关场所,使用接入系统的任何终端设备,都能快捷精准地获得他需要的青奥会信息。”

    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称,本届青奥会赛事信息平台实现了大型活动指挥工作从单一方面、单个系统向多位一体、集约高效、调度迅速、处置有力的方向转变。

    智慧青奥所催生的科技成果,今后将为构建城市大事件公共信息支撑平台和智慧城市建设,助一臂之力。

    显示大屏:高温、泼水都不怕

    青奥会开幕式表演分为《青春》、《追梦》、《筑梦》、《圆梦》四个部分。浩瀚的宇宙星空,巨大的天体运行;青铜器、青花瓷、丝绸之路;“筑梦之塔”拔地而起……壮观、震撼的现场影像让很多观众记忆深刻。

    现场完美呈现这一视觉盛宴的,就是中国电科自主研制的显示大屏。这个三层楼高的巨型屏是现场唯一的信息输出工具,它内部上万个元器件分毫不差的工作保证了4500多个显示模块的完美演绎,与之距离200米的观众甚至可以清晰捕捉到“都教授”一根睫毛的闪动。

    现场观众惊叹,淋着雨也能享受如此视听。

    中国光电协会LED应用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科光电专家朱斌称,显示屏运用了多项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技术:逐点校正技术,可以让控制系统聪明地感知外界每颗灯点的差异,自动提高像素亮度均匀性;大视角、全方位控制技术,发光管误差只有1%,远低于行业内3%的标准,看上去没有任何杂色、杂点、拖曳,非常细腻。“大屏的最大水平、垂直视角可达160°,6万名观众在场馆的任何一个角落观看都没有盲区”。

    除了开闭幕式现场,本届青奥会场馆25块大显示屏中,有21块由中国电科制造,总面积达3100多平方米。

    朱斌笑说, 这些大屏很“皮实”,泼水、高温都不怕,更厉害的是,它融入了最新的物联网技术,配备了自身软件,在系统架构的任意位置都可获得每块显示屏的工作状态,使分布在7个城区场馆的工作人员和媒体人员能够实时、全面、准确地了解赛况,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

    据介绍,用不了多久,点间距1.9的显示屏就将问世。那时候,观众在3米左右的距离观看,将感觉不到任何颗粒感。中国制造的绿色节能、性能出色的显示终端将点亮城市,走进千家万户。

90后赴军营
中马携手构建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愿同国际社会分享发展机遇
团组织怎样为农村青年维系乡情
解密青奥会背后的科技密码
孙泽洲:教嫦娥三号“认路”
现实倒逼官方慎说“腐败只是个别”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