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9月2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郭思言:

与音乐为伴是我最好的状态

实习生 郑雅楠 黄仪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22日   10 版)

    “我同学都去看,但是不知道音乐是我们配的。”在前不久大热的电影《白日焰火》中,郭思言和他的团队担任了其中的配乐。

    对于郭思言来说,这不过是他和他的团队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从初三组建“弦之风云”四重奏以来,他便把音乐当成自己真正的事业,他要向着“中国最好、最具知名度”的四重奏迈进。

    这个1992年出生的大男孩有一份“漂亮”的简历:2003年转校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200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2011年以专业保送的资格,考取中央音乐学院,曾获得意大利国际小提琴比赛最高奖、意大利总统银质奖章,在中国吉尼斯之夜以54.922秒成功挑战《野蜂飞舞》最快速度,他组建的“弦之风云”获中国音乐金钟奖弦乐四重奏金奖……

    然而和其他孩子一样,4岁半开始学习小提琴的郭思言,也曾经历过一段“难熬”的启蒙时光。

    在沈阳音乐学院教书的大舅在郭思言3岁的时候偶然发现,家里的孩子只有他会很安静地听音乐,而且会有情绪上的反应,于是大舅就带着郭思言不断地听音乐会、买CD,坚持让他接受音乐熏陶。

    郭思言最初就读的沈阳音乐学院附小,曾经走出过郎朗、陈曦等优秀音乐家。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郭思言跟着陈曦的爸爸学习过一段时间。第一次上课,郭思言每次拉完琴都会乱动。

    陈曦爸爸家里铺着地砖,他规定郭思言上课的时候不能超过一块砖的活动范围, 而且“陈曦哥不停下,你也不能停”。当时的陈曦已经少年成名,但是郭思言不过是六七岁的小孩。“特别痛苦,每天都特别难熬”,至今,郭思言对童年练琴的苦记忆犹新。

    郭思言对小提琴的态度在练习中慢慢发生了转变,从一开始觉得的“枯燥”,到后来慢慢地认可,“一定要通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追寻梦想的道路“必须严格”地坚持。

    虽然有着众多金奖、银奖的头衔,其实,郭思言算是参加比赛很少的,“很多同学喜欢靠大量的比赛去磨,但是我不喜欢”。

    就像站在正大综艺中国吉尼斯之夜的舞台上挑战最快速度的《野蜂飞舞》,郭思言觉得,挑战本身并不难,“练琴并不是为了破纪录”。

    但是,整个社会看重比赛结果的氛围也影响过郭思言,那段日子,他“无法真正享受音乐,总在乎别人拉得怎么样,自己是否能拿到奖”,越是这样,郭思言就会逢比赛便“状态不佳”。

    于是,郭思言开始跟随自己的内心,心态的转变也让比赛的过程变成享受。

    郭思言认为,“音乐不是你要把所有人都干掉才能成为第一”,真正的热爱是“专注”。

    不过,最让郭思言“得意”的,还不是自己的独奏,而是他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弦之风云”。

    由于经常参加国外的音乐节,郭思言看到了很多优秀的重奏表演,让郭思言喜欢上了这种由配合而产生的美妙。“我喜欢重奏多过独奏”。

    但重奏在中国并没有独奏吃香,不少人甚至觉得“独奏拉不了才去拉重奏”。

    于是郭思言脑子里蹦出了个想法,自己组建一个四重奏,“不为了拿奖,最起码我自己满意,对得起自己。”郭思言找了全校最好的大提琴、中提琴和另外一个小提琴,大家志趣相投,开始练习。

    因为“弦之风云”完全是抱着自娱自乐的心态组建出来的,所以,志同道合的四兄弟排练时并不奔着成绩去,“杂念很少”,全为“自己拉着高兴”。就连他们后来拿到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白日焰火》的谱子时,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电影”,也没看过剧本,单纯冲着音乐本身呈现出的故事性接下了谱子。正因为他们对音乐本身的关注,才使得荣誉落在了他们身上。

    在郭思言看来,所有这些成绩都是他们“热爱”音乐的附属品。

    现在已入“正轨”的四重奏排练严格按照职业级别,时常去国外巡演,也会参加国际比赛。新加坡巡演时,“老外”在演出后由衷地赞叹:“原来中国人也会拉海顿。”在4个小伙子心中,成绩本身并不重要,他们想把“四重奏一直做下去”,让世界看到,“中国人在重奏上不依靠西方也有话语权”。

    郭思言是“幸运”的,在大一赶上了学校“Best of Best”的精英计划,成为全校可以免修课程的1/10,省下了不少时间去培养爱好。

    “我从不敢想自己不做音乐会做什么”,郭思言说,与音乐为伴“是我最好的状态”。

实习生 郑雅楠 黄仪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9月22日 10 版

陈铭:最佳辩手成长底气来自“纯粹阅读”
留学美国 我如何赢得尊重
与音乐为伴是我最好的状态
好心态没你想的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