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玉海日前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据披露,秦玉海的另一个身份是摄影家,其作品《真水》曾获中国摄影界最高奖项“金像奖”,并在巴黎市中心的新华影廊展出;担任焦作市委书记时,他还把自己的摄影作品制作成宣传册、挂历、台历等,当作礼品赠送。(《新京报》9月22日)
有官员雅好摄影,这并不稀奇。一直以来,某些官员在摄影方面都表现得十分高调,不仅组织有形形色色的采风、影展,个人摄影集也印得越来越精美。至于像秦玉海那样,官员摄影作品斩获国内摄影大奖的,也不在少数。
作为一种个人爱好,官员群体当然有选择摄影的权利,而且他们中也确实出现过一批质量上乘的摄影作品。即以秦玉海的《真水》为例,有评论称,它“勾勒水的明暗轮廓,呈现了水与光的抽象之美”,这并非过誉。不过,问题的关键显然不在于技术,而在于这一爱好本身与权力之间的暧昧关系。
专业摄影往往很“烧钱”,一是时间,二是器材。
摄影需要大量时间,官员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采风,其间的公与私很难完全切割清楚。以时下官员的忙碌程度而言,似乎很难挤出大块时间去采风。若长期沉迷于摄影,一定是挤占了工作时间、利用了工作之便。这样的行为尽管不好定性,但显然不能完全视为合规合法。
今年7月,《人民日报》曝光了一起官员乘坐大排量越野车在锡林郭勒盟草原遮挡号牌采风“拍马”的事件。“拍马”只是冰山一角,官员摄影已成为时下被默许甚至被褒扬的主要爱好之一了。也因此,大大小小的官员奔走于各类景区,活跃于各项影展,以为雅趣,乐而忘返。
在器材方面,官员同样有着一般发烧友难以比拟的优势。动辄十几万元、数十万元的摄影装备,对于握有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并不算什么负担。很多时候,甚至还是他人接近领导的绝佳机会。秦玉海落马后,有消息显示,在秦玉海被谈话期间,曾退出价值数百万元的摄影器材。可见,从“雅好”到“雅贿”,完全可以随意转换。
不仅如此,官员一旦成了“摄影家”,则大量公共资源都会被优先占用,展览会、评奖乃至景区等等,统统都成了其实现“理想”的工具。表面上看,这些官员是在用自己的“公暇之作”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实际上,这样的招摇仍然是一种滥权,是用公权力挤占社会的公共资源。
而像秦玉海那样,让旅游部门制作“大篷车”,挂着他拍摄的云台山照片,去周围省市宣传,这一度被视为推广本土旅游,其实,其所展示的还是铺天盖地、无远弗届的权力。
要之,在举国上下“反四风”、转变作风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检讨一下“官员摄影家”的问题。干涉公民爱好当然不合适,但起码应该在官员理政与个人爱好之间进行必要的切割,明晰二者的界限,让摄影真正回归业余爱好,让官员真正恪守职业边界。
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