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我喜欢我们班的陈媛媛,她长得可漂亮了。”刚刚升入小学三年级的儿子趴在她耳边,细声细气说出这句话,逗得她差点笑出声来。
“那你准备向她表白吗?”她满心甜蜜地问。
“没想好呢,我就想每天都看见她,和她同桌,一起学习,一起玩。”
“那很好啊,你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她说着说着,忽然觉得自己的声音越来越远。那是她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放学路上,班里的一个男生截住他,说了句“我喜欢你”,就跑掉了。
她吓得告诉了母亲。
记得母亲当时给她说的就是类似这样的话,“那你是怎么想的,你如果也喜欢他,妈妈就同意,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很快,她和他就成了同桌,又成了好朋友。每天早晨,他准时去她家,等她一起上学;路上,他们大声背古诗;放学,他依然去她家,一起做完作业,预习新课。小学毕业,两人双双考入了县城最好的中学。
初中三年,不在同一个班,高中二年级时,又分别进入了文科班和理科班,但他们始终保持着一起学习的习惯,成绩也稳稳占据着文、理科的第一名。同学、老师对他们的关系有过猜疑和议论,但令人信服的“高分”让这些流言不攻自破。而回想起来,那时他们还真没有谈情说爱,只是单纯地遵循着母亲的话。
直至他们双双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4学,母亲把他们安顿好,临别时,高兴地含着泪说,“孩子们,你们可以恋爱了,我祝福你们。”
大学4年,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恋爱。毕业,她留校任教,他顺利考研,之后也留校做研究。再接着结婚、生小孩。偶尔小争吵,但说起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的“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很快和解。
所以,当同样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告诉她“喜欢陈媛媛”时,她突发奇想,像当年的母亲一样,以实际行动“帮助”儿子。
她去学校找班主任,询问儿子的学习情况,顺便也问了陈媛媛的。家长会,她主动接近陈媛媛的家长,一起聊孩子的学习,很快她们就成了好朋友。
但当陈媛媛的妈妈说出“媛媛是借读生”时,她心里咯噔一下。“政策在不断变化,也许哪天学校就清退借读生了,媛媛还得回原籍,每天都忐忑不安的。”
她没有把这些情况告诉儿子,说了他也不懂。她们两家商量好,更多地给孩子们创造“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机会。平常,每天晚上,两个孩子都要通电话,向对方报告做作业和预习的情况;双休日,两家一起去图书馆读书,去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参观。
该来的还是来了。儿子五年级时,一天,回到家,把书包一扔,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她不说话,走了过去。
儿子突然立起,把头埋进她怀里,哭出了声:“妈妈,陈媛媛要转学了。”
“没事,你们虽然不在一起学习了,但可以每天通电话啊。”她不停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寒暑假你们也可以见面,到时候,妈妈和爸爸带着你去她家玩。”
晚上,她把这些说给爱人听。她心疼儿子小小年纪就经受这样的别离,这对他稚嫩的心灵是个不小的伤害。
爱人安慰她:“整个社会都在发展变化,在这种南来北往的迁徙和漂流中,那种青梅竹马的爱情就更难维持了。这样一想,我们这一代是多么幸运啊。”
他们相约,不管儿子和陈媛媛的未来怎样,他们会继续为两个孩子铺垫“青梅竹马”的路,让他们能走多远走多远。
陈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