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主席铁凝:
伟大的作品在读者的阅读中生长
本报北京9月23日电(记者张黎姣)9月23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以下简称“鲁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35位作家、诗人、文学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捧走大奖。
格非的《隐身衣》等5篇作品获中篇小说奖;徐则臣的《如果大雪封门》等5篇作品获短篇小说奖;黄传会的《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等5篇作品获报告文学奖;大解的《个人史》等5篇作品获诗歌奖;刘亮程的《在新疆》等5篇作品获散文杂文奖;孟繁华的《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等5篇作品获文学理论评论奖;赵振江译埃尔南德斯著《人民的风》等4篇作品获翻译奖。
本届鲁奖从1359部参评作品中,按照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7个门类选出34篇(部)获奖作品,并首次公布最后一轮“决赛”时的评委实名投票。这引发一些争议。有的评委表示:“我是凭公心投票的。但作品竞争如此惨烈,我的实名投票一被公布,已经得罪了大多数人。也许有人一辈子不会释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说:“因为采取实名投票、公开透明的办法,评委们的公心和眼光在过程中经受了考验。”
格非说:“我理解,鲁奖不仅是对作家、作品的褒奖,同时也是对作家所从事的工作的认同。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文学就是一种寻求认同的事业。”不少获奖者都认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他们的文学作品多么需要被读者认同、时代关注。铁凝在发言中也说:“伟大的作品是在作家的案头诞生,更是在读者的阅读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