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09月2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美好江苏 寻访扬州

饕餮古扬州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9月29日   07 版)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提及扬州,想到什么呢?“烟花三月下扬州”——琼花、长堤春柳、碧水莹莹;“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色清浅,疏影横斜,波光迎素月;富甲一方,亦或是精致奇崛园林——一园走近春夏秋冬之个园,一园赏尽红楼恢弘……但走进扬州怎可少了扬州美食——“东南第一佳味,人间之至美”。

    淮扬菜滋味清淡可口,像是水墨画中的儒士,淮扬菜以精致而立名,俨然就是扬州人慢生活的写照。扬州自古就有“三把刀”之说(厨刀、剃头刀、修脚刀),其中为首的厨刀就代表了悠久而博大的扬州饮食文化。说到精致刀工,就不得不提及“文思豆腐”了。传说这道羹汤由乾隆年间扬州天宁寺的文思和尚所创制,此道菜需将嫩豆腐切成如发丝般的细丝后与火腿等配料共同熬制,五彩缤纷,美妙绝伦。豆腐由于极细,就或如羽毛般漂浮于汤面之上,或沉浮于汤中,宛如微瑕白玉。豆腐入口即化,鲜香软嫩,实在是汤中圣品。

    与之相似的还有大煮干丝,这道菜更具有家常风味。将淮扬方干切成细细丝条,加之Q弹的虾仁、火腿丝、杏鲍菇丝一同烧制,各种鲜香都渗入干丝中,吃起来异常鲜美,百吃不厌,体现了淮扬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点。而在现代生活中,日常的大煮干丝则简单些,加入些胡萝卜丝和火腿丝调味调色就可。 扬州是个慢节奏的城市,但依然会人来人往,谁都不能真正逃脱世俗,偶尔精心准备食物,满足味蕾,已是幸运。

    淮扬菜系得益于隋炀帝下江都,北方的手法加上南方得天独厚的食材,形成一大菜系。《满汉全席》最早记录在《扬州画舫录》,《红楼梦》中描述的菜也多为淮扬菜,随着扬州成为京杭大运河重镇,繁荣一时,“扬一益二”,盐商富甲一方带来精致巧夺天工的园林之外,也让淮扬菜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烹饪的时候,淮扬菜注重的是菜肴的质感,做到“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清淡而不失其味,滑嫩爽脆而不至于生”。淮扬菜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通过火候的调节体现菜肴的鲜、香、酥、脆、嫩、糯、烂等口味特色。淮扬大菜有代表性的清炖蟹粉狮子头:肥美嫩滑,扒烧整猪头(民间又称猪头肉):色泽红亮,香气浓郁,软糯肥美,“酥烂脱骨而不失其形”,《扬州风士词萃》中亦有“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之语。人住长江边,怎可不食鱼?“拆烩鲢鱼头”也是扬州一大名菜,口味咸鲜,鱼肉鲜嫩,汤汁浓郁。

    东关街是扬州颇负盛名的游览老街,走在街上,脑中浮现出一个词:市井繁华。街上有各种扬州文化特产:三把刀、桂花酒、孝母饼、八怪姜糖……许许多多,数不胜数。东关街并不是传统老街,街上有着现代的气息:旋风土豆、脆皮炸鸡、宫廷奶酪、烧烤......东关街上不得不去的一家店就是赵氏叠汤圆店,汤圆自是不必多说,“四喜汤圆”:芝麻、豆沙、青菜和鲜肉4种馅儿。扬州汤圆重在一个“黏”字,大凡过年过节有汤圆上桌,口味不佳,总会有人埋怨道:“这个‘雪’怎个这么粗。”反复揉搓面团,按压,直至感受到面的劲道。汤圆上桌,白白嫩嫩恰似一个个圆乎乎的小胖子,咬一口,馅儿破皮而出。关东街的南面则是真正的老街,那里的一间间屋子早已经历太多风雨,透着沧桑,青石板路,曲曲折折的小巷,斑驳的墙壁,夕阳西下,在厨房准备晚饭的老人,骑着电瓶车匆匆归来的年轻人,越过围墙勾起路人馋虫的饭菜香,简单古韵的生活,走进了,就仿佛这里的时光走得特别慢,处处透着精致,不似真实。

    扬州菜品实在太多,菜不单单为菜,更是一种文化。就早茶来说,冶春茶社就是景与食相融的典范。冶春茶社的松子烧麦十分美味,一般烧麦用的是猪肉馅和着糯米,包上一层薄薄的透明的“衣服”蒸熟而成,糯米混着肉汁确实美味,却有不足之处:太过油腻。松子多油却不腻,松子的香味和糯米完美搭配,颜色形状更是融为一体,只觉得香而不腻。千层糕、三丁包子、豆腐皮包子、蟹黄汤包等早点都是扬州人常吃的,早点尚且如此精致,食见生活,扬州千年风流古城,名不虚传。

    到扬州,不吃扬州炒饭实在是人生憾事。主体为白嫩大米,配有香菇、鸡蛋、火腿、虾仁、猪肉丁、青豆等炒至金黄色,各种滋味齐聚一饭。我幼时极爱妈妈烧扬州炒饭,不过没有如此丰盛,大概是青椒丁、鸡蛋、火腿丁炒成一锅,有红有绿有金色,真是大大地迎合了我童年五彩缤纷的审美观。

    扬州处处透着精致与诗意,食淮扬风味更是人生幸事,饕餮古扬州,美哉!

    (南京师范大学 夏立)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09月29日 07 版

饕餮古扬州
扬州“慢”
叠,是一种生活态度
扬州日“食”夜“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