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5月至今年9月,全国范围内共有19名现任或曾任发改委系统的官员落马。十八大以来,发改委系统中“栽下马”的官员数量在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中最多。专家表示,“发改委系统官员落马,主要因为发改委集各领域的审批权于一身,审批权权限过大”。(《法治周末》10月8日)
今年夏季,反腐“热浪”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仅八、九两月,国家发改委就已有7人被带走调查,其中曾被谐称为“天下第一司”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有5人落马。
发改委缘何成了腐败“大户”?原因无非与权力二字相关。发改委官员位高权重,易遭各式“腐弹”。比如,依照相关规定,发改委审批的项目和资金范围涵盖农林水利、能源、交通运输、信息产业、原材料、机械制造、轻工烟草、高新技术、城建、社会事业、金融、外商投资、境外投资等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而在经济社会中,上述项目无不是市场追逐的大热门。把如此众多的热门项目的审批权力高度集中在发改委,自然造成发改委“权倾一时”的局面。过什么“关”都不如先过发改委这一“关”,只要能过了发改委这一“关”,项目上马、资金筹集等都会一马平川。于是乎,为了“攻关”,各地各色人物都会集中火力向发改委发射“腐弹”,一些直接掌管审批权力的官员,“不中弹”是侥幸,而“中弹”则是必然。
随着发改委系统腐败案一个又一个地暴露,有专家据此分析认为:“审批权或者各种类似审批的权力都掌握在几个人手中,他们能够对市场和社会运行产生决定性影响,这是他们能够以此换取私利的基础条件。”或许,对一些想借发改委的权力谋取更多利益的人来说,只要搞定几个人,就能搞定审批的项目。
权力越大越集中,就越容易失管和失控,就越容易成为各类“腐弹”进攻的对象。发改委系统腐败案高发,也证明了这一点。
唐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