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头不高,块头不大,戴着眼镜,文静腼腆,他就是刘剑,被称为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五公司专干“悬”事的悬灌梁专家,中国铁建的“青年岗位能手”、一分部的安全总监。
事实上,刘剑最初是一名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明白的“纯”文科生。
2006年7月,刘剑从黑龙江佳木斯大学政治思想系本科毕业,到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了半年测量。2007年1月,他被分配到湖南株洲的十六局集团五公司武(汉)广(州)高铁项目部。刘剑知道,在项目部不仅要能吃苦,还要有能力、有本事,要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施工队才能听自己的。可他那时连图纸都看不懂。
“光看图纸当然看不懂了,你得将图纸与实体对照着看。”刘剑的技术“导师”、质检工程师杨宇鹏找来一本桥墩图纸交给刘剑,“明天你就拿着图纸到桥墩上看工人怎么施工。”
第二天,有点恐高的刘剑拿着图纸,战战兢兢地爬上了有两层楼高的墩身,眼睛都不敢往下看。刘剑咬着牙蹲在墩身模板上,一边看图纸,一边看工人施工。一天没看明白,第二天再去,他渐渐地看出了门道。三天后,刘剑不恐高了,图纸也终于看懂了。
4个月后,项目部将一个重要任务压在了刘剑肩上——负责赵家坝特大桥(40+56+40)米悬灌梁的技术。
“让一个文科生干悬灌梁,这事是不是太‘悬’了?”有人提出了疑问。“什么事都有第一次,刘剑比较细心,还有杨宇鹏带着,应该没问题。”项目部领导拍板说。
形象地说,悬灌梁就像一个人向两侧平伸胳膊,桥墩如同人的躯干,悬臂梁段像伸直的胳膊,施工人员利用悬灌梁的主要设备——一对能行走的挂篮,一段一段地把“胳膊”伸出去。
那段时间,正值湖南高温,人坐着不动都会出一身汗。刘剑一直坚持白天在现场盯着工人按图施工,晚上不值班就抱着专业书本猛“啃”。
2007年10月,刘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座悬灌梁顺利完工。11月,项目部又把王灌锋特大桥(70+125+70)米悬灌梁的重任交给了他。
“当时工期压力大,我只能白天黑夜在工地上盯着,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那也是我参加工作8年来最辛苦的时候。”刘剑说,悬灌梁施工有8大工序几十道小工序,他就和同事一起研究,从中寻找可压缩时间的环节。
“挂篮正常行走需要6个小时,被我们优化到了3个小时。”刘剑据此总结的QC成果《提高挂篮行走速度》还获得了集团奖励。
2008年9月,小有名气的刘剑出任五公司京沪高铁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具体负责跨薛枣公路特大桥(60+100+60)米悬灌梁施工。
“干悬灌梁大多都在抢工期。”刘剑说,为了协调各方加快进度,他每天都要接打很多电话,最多时一天达到300多个,随身带着的两三块手机电池经常被用光。
“虽然忙,但心里有底,不急。”刘剑对悬灌梁施工工艺融会贯通,施工出来的梁面六面坡线型漂亮,平整度也达到了精度要求,获得了业主“绿牌”奖励。
2010年5月,刘剑北上大庆,负责哈(尔滨)齐(齐哈尔)客专两座主跨64米的悬灌梁。“这两座悬灌梁紧邻既有线滨海线,距离防护网仅5米,安全防护要求高。”刘剑就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将挂篮封闭起来,像是一个没有盖子的盒子,有效避免了坠物、侵限等安全风险。
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刘剑被派到山西中南部通道项目部,突击完成了主跨56米双幅跨京福高速公路悬灌梁施工。
2013年,刘剑被聘为工程师,并完成了安徽当芜大桥(65+100+65)米悬灌梁施工。
因为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刘剑已经成了十六局集团五公司的悬灌梁专家。可刘剑说:“我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故事,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我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邓昆伦 王立武 王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