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盐城团组织:改造创业“盐碱地”服务青年创业

本报记者 李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3日   05 版)

    在北京创业7年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生丁玉国选择回到老家盐城创业,他顿时感觉创业“再也没有雾霾天”。

    他在北京的公司,挤在北京学院桥附近的一个大楼里,尽管有300多平方米的面积。但高房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尽管中关村补贴每平方米两元,但他们公司仍然每天要支出每平方米4元,他们每天的房租要1200元。

    这里高科技创业公司比比皆是,丁玉国期盼政府的扶持政策能集中到他们公司,那犹如天上掉馅饼。“完全靠自己打拼”。

    回到盐城,他同样选择了3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但这一切都是免费。在团盐城市委的帮助下,不但给他免了3年的房租,还给他提供了200万元的启动资金。

    这是让他和创业同伴没法想象的事情。

    创业享受“特权”

    1998年离开盐城后,再回到这里,丁玉国“有些不适应”。他参加了团市委组织的青年人才联谊会,他与当地一些创业者交流,收获了很多“解决水土不服”的良方。

    丁玉国的公司从事互联网教育,要对公办教育体系进行评价,需要企业与教育部门合作。没有任何资源关系的他,如何“搞定”教育部门?

    “没有秘密。”丁玉国说,团市委向他伸出橄榄枝。利用共青团与中小学的关系,帮助公司搭建渠道建立联系。

    经过两年发展,公司由一个“光杆司令”发展成近40人的团队,并快速建立了全国呼叫中心,公司平台用户覆盖了盐城5万名中小学生。

    丁玉国印象中,团市委的领导似乎没有一点架子。人家创业都是花钱走关系,“求祖宗拜老爷”,而这边却是主动找上门。

    一次,团盐城市委书记要来公司视察,主动打电话给丁玉国预约时间“问我什么时间有空”,而不是直接说“要什么时间来,在办公室等”。

    作为高科技创业者,丁玉国在盐城享受很多“特权”,比如购房、买车都能打折,在医疗、人才公寓等可以优惠。

    让丁玉国感触最深的是,很多地方政府习惯把企业税收和规模看成奋斗目标,而忽视了对企业的服务,最终会导致企业与政府不欢而散。但这边的政府角色和心态却不同,不再是管理者和控制者,而是成为服务者。

    他认为作为苏北的城市,能做到这个程度非常不易。于是,丁玉国决定留下来。

    搭建平台为创业青年服务

    几年来,团盐城市委专门实施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一年抓推进、二年抓突破、三年抓提升,做好促进青年创业各项工作。他们对青年创业节等活动实施新的效果评价,要求工作服务对象要“见到人”,服务成果要“能落地”,服务平台要“有形”。

    在团盐城市委副书记夏威的眼里,这个计划并不是“急功近利”的,相反更讲究“循序渐进”。他们非常注重为各种层次的青年提供创业服务。

    他们打造意识引导平台,让青年“想创业”;打造能力提升平台,让青年“会创业”;打造资金扶持平台,让青年“能创业”;打造项目培育平台,让青年“创好业”。

    团盐城市委不仅为“高大上”的项目牵线搭桥,更注重为“草根型”的项目对接资源。

    去年,团盐城市委通过举办“梦工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优秀项目的发掘、培育平台,共计有116个创新项目、123个创业项目参赛,30个优秀项目在大赛中脱颖而出。

    来自盐城东台市三仓镇的大学生村官万俊波的农村创业项目在大赛中获奖。他不仅获得了丰厚的奖金,还专门进入创业学院接受专业培训。团盐城市委聘请100名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担任导师团。

    担任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万俊波,认真听了农产品营销的课程,他第一次意识到农产品也要树立品牌,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但作为“工科男”的他似乎没有经验,后来在团市委的推荐下,他参加山东寿光的全国蔬菜博览会见了“世面”。

    回来后,他创业的视野开阔多了。目前,他准备以微信营销的方式,把村里的蔬菜水果直接卖到学校和社区。

    在万俊波眼里,团组织并不是“最有实权的政府部门”,但团组织与他走得最近,关心最多。而当他遇到问题时,也是第一时间求助团组织。

    创业服务改变“盐碱度”

    缺少资金是创业青年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团盐城市委在创业融资服务中,坚持寻找市场化和政策性的“结合点”。

    他们利用“团组织信用”为创业青年作担保,为他们贷款申请额度、利率优惠等。他们还建成了针对青年创业的融资“风险池”。

    通过4年持续推广,提供担保的团组织数量已从启动初期的98个镇村团组织拓展到商圈、行业协会、合作联社等300多家团组织,去年为860多名青年发放信用贷款6530万元。

    他们举办的“青创融资BRT”走进县(市、区)活动,不但“做东家”把多家银行召集在一起,还要求做到金融产品一目了然,融资服务一站到底等“便捷化服务”。其中230名创业青年贷款5600多万元。

    “盐城创业的春天来了。”在创业大会上,盐城清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玉国突然很感慨。

    他说,相比而言,盐城的创业政策力度更大、措施更实、优势更强。因此他对创业充满信心。也愿意向身边的创业有志青年做推介。

    团盐城市委书记王娟说,过去地处苏北地区的盐城的创业环境,犹如盐碱地,种庄稼颗粒无收。经过多年的科学改良,“盐碱地”已大大改善。

    而他们如此卖力为青年创业者服务,也是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盐碱度”。通过连续的创业活动,活跃城市的创业氛围,才能激发出更多年轻人的创新基因,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本报记者 李超 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0月23日 05 版

盐城团组织:改造创业“盐碱地”服务青年创业
四川千余青年创业项目竞争创富大赛
郑小小:修炼八年成了变电“诊疗师”
寻找乡村好青年
勇闯戈壁 驰骋天地 敦煌无人区的沙漠“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