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三晋大地溢书香,“红云图书室”再次走进了山西省太原市东岗小学,开启了“红云图书室”大型公益活动爱心之旅。
“每年给同学们寄送优质的图书,是集团最温暖的心愿。”红云红河集团山昆公司的一位领导在活动仪式上说,7年来,集团为此项活动捐赠图书26万余册,价值700多万元,发放奖学金27.5万元。把文化送进乡村、把知识送到边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在阅读中认识美丽中国,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红云图书室’开启心中的梦想,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一种“文明的义务”。
出席结对仪式的山西省青基会秘书长李增健认为,“读书是养心的智慧。”他引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图书馆的墙上写着这样的话语:你读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聪明;你越聪明,你表达思想或作出选择的时候,你的声音就越有力。
“从小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好习惯,孩子们必将受益终身。”李增健说。
自去年“红云图书室”落户东岗小学并每年捐赠了300多册优质图书以来,充实了学校的图书室,满足了学生们的阅读的兴趣和渴望。特别是大量的国学经典读物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中华国学经典诵读”、“我的书籍我亲近”等活动。
“红云红河集团为学校带来种类繁多的图书,做的是阅读推广的工作,汇聚的是书籍的力量,这是对孩子们的最大的慈善事业。”东岗小学校长武立荣说,由于旧城区改造,学校在重建,现有条件有限,借用其它学校的教室,但即使这样,主办方仍然带着专家送教上门,开阔师生的视野,这对学校的帮助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结对仪式上,学生们用一张张色彩鲜艳的便签纸写上了读书心得,借以表达对“红云图书室”的喜欢和感谢。
仪式结束后,由主办方邀请教育专家陆晓娅和李新玲分别为老师和学生带来的精彩讲座:《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老师》、《科幻小学与未来机器人》,受到师生们的极大欢迎和好评。
童年的阅读要有科幻小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图上这些东西在一两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在科幻小说中。”教育专家李新玲的话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她向学生们展示了核潜艇、火箭、探月工程等照片,学生们立即瞪大了眼睛,难以相信这些先进的仪器竟然出现在100多年前的小说里。
在山西太原市东岗小学,李新玲给学生们带来的讲座题为:《科幻小说与未来机器人》。这一新奇的话题,让小学生们兴致盎然、兴奋不已。
李新玲告诉学生们,100多年前,在小说《征服者罗比尔》、《世界主宰者》中,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就设想:将来人类一定会驾驶“比空气重”的物体作定向飞行,这就是今天的飞行器。1863年他和友人纳达尔共同创立“航空机车促进协会”,用实际行动去促进科学发展。
在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亮》中,书中人物梅斯顿为了实现把3个人送上月球的计划,设计出一种“哥伦比亚炮”:“至少有半英里长的大炮”!他仔细描述了登月机械的动力、燃料、内部装置诸问题。
“这本书写于1860年。而他设想的‘火箭’,人类用了整整100年时间才实现这个大胆的设想。而‘阿波罗号’登上月球已经是1969年了。”李新玲说。
之后,她又问了孩子们一个有趣的问题:“电视最早出现在哪部科幻小说里?”
她告诉学生们,在凡尔纳晚年的一本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的一天》中,就写了电视的装置,而这本小说写于1889年。书中记述一个美国报界企业家到欧洲去旅行,他可以在巴黎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他留在纽约的妻子正在晨妆、进早餐等等。他跟她说话就像面对面一样。而实际上,电视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出现。
学生们听到这些十分惊讶,不知道科幻小说还有“预知未来”的作用。
不仅是凡尔纳的作品激发了很多人探究世界的动力,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未来很多东西也进行了判断,比如核战争、新空间、人和人因为科技产生的疏远等,以此影响人们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科学对未来影响。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充满了高科技的魅力。”李新玲说,这些小说和电影里有许多到今天人类都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登上月球、更快的速度、找到地球以外的智慧---外星人、寿命更长。当然小说和电影对未来也有担忧,如外星人入侵地球、慧星撞地球、地球毁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生存受到挑战、外星移民、太阳黑子爆发等。
接着这一话题,李新玲问学生们:《侏罗纪公园》、《人猿星球》、《少数派报告》等很多电影是改编自科幻小说的,但在所有的科幻电影里都有一个相同的主角,他是谁呢?
“机器人。”学生们全都欢快地叫了起来。
李新玲说,目前的机器人有各种各样的,如水下机器人、高速双足机器人,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展出其研发的最新奔跑机器人猎豹。这种机器人被认为其速度可超过世界著名短跑运动员博尔特。最近研究人员还编写了新的运算规则,使这种机器人可像真正的猎豹那样弹跳。
她告诉学生们,当今,机器人的技术还用到了无人机、航拍、救援、转播、探矿、送快递、拍摄等领域。但是机器人有了器官与四肢,还缺大脑。目前,我国科技部已经着手“脑计划”,科学家们已有共识,认为应该以“健康脑”为导向,聚焦在脑的工作原理和重大脑疾病相关研究的两大主题,希望在未来十年、二十年能够有完善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方法,以延缓发病,减少社会负担。
这堂课犹如一次头脑风暴,让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不断涌现,不停地提出问题。“如果机器人可以战胜人类,人类为什么生产机器人?”“机器人之间会不会发生大战?”
“我小时候读的第一本科幻小说是《小灵通漫游未来》,科幻小说打开了我的想象空间。”李新玲说,童年的阅读离不开科幻小说,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说会引领孩子进入未知的世界,激发起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世界需要他们的疯狂想象。
如何教会孩子爱上阅读
在山西太原市东岗小学,教育专家陆晓娅在她带来的讲座《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老师》中,提醒老师们不要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机器人”。
陆晓娅说自己是一个“怪老师”,她喜欢用有趣的、参与互动的方式来和学生一起学习,因为“发现”比“灌输”更有力量。
她的讲座引起了教师们的共鸣。“让老师学会换个角度看孩子,对老师来说十分受用。”校长武立荣说。
曾经有一位拥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她问:“你们喜欢读什么书?”
学生说:“语文书。”
“由此可知,一些学生的阅读量是很少的。”东岗小学教师张汉曙认为,老师要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不能把简单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他说自己爱上阅读并且对历史类书籍痴迷,就得益于小学历史老师的教学方法。这位老师通过讲故事来讲历史,特别吸引人,学生们下课都会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故事,越看越痴迷。后来上了大学,他为了印证老师讲的“野史”对不对,下课后去图书馆查阅材料,然后再跟老师讨论。
工作以后,他把这一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抛砖引玉”将书本做延伸拓展。当讲“草船借箭”的时候,他穿插讲《三国演义》中一些其他的故事,学生兴趣正浓时,他戛然而止,“想了解故事的发展自己去寻找答案”。
语文老师成为了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埋葬宝藏,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一些学生找到答案的时候,迫不及待地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语文课本延伸阅读,这一语文教学方法被东岗老师普遍运用。
东岗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王姝燕,针对孩子们的阅读情况,还开展读书会,制作《读书小报》,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所思所感表现出来。“孩子们都很用心的在做。”孩子的思维活、动手能力活,老师要让他们的才智充分发挥,不要让他们成为答题型孩子。
王姝燕坚持对学生“放养式”的教学方法,读书学习不是任务。她充分把握课堂的效率,课堂上能完成的不拖到课下,不占任何副科课程。双休日或寒暑假不给学生留作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读喜欢看的书。她认为,读书是为了写、读书是为了用、读书是为了让孩子快乐。
课外作业没了,孩子们的成绩却提高了不少。王姝燕介绍,根据教材来作语文积累,语文平均分超年级20分,给孩子的空间更广阔,氛围越好,孩子们真正学到的就更多。
教师陈瑶注重的是“坚持”,她让学生们每天背一句古诗词,积累下来,一个月20多句,“小学几年坚持下来不得了”。她说,背得熟就更容易写,所有的背诵都在学校完成,当然老师要坚持下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书不能太功利”,另一位语文老师杨慧娟,也是六年级学生陶子旸的妈妈。从给孩子讲故事到鼓励孩子读拼音故事再到孩子主动去山西省图书馆去借书,她有一套“育子心经“,也经常推荐一些书给班上的学生们,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几年下来,11岁的陶子旸成了一个小“书虫”。有时候觉得看着不过瘾,到了睡觉时间,他背着母亲拿手电筒在床上偷偷看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张汉曙说,读书多的孩子气质和谈吐会让人眼前一亮。
在东岗小学,老师喜欢推荐书籍给学生,校长喜欢推荐书籍给老师。《零距离美国课堂》,《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孩子就是孩子》等,几年下来,每个教师的桌前或是柜子里都摆有厚厚的一摞书。这些书都是学校出钱为老师购买的。
一位老师说:“爱读书会相互感染的,让学生爱上阅读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
本版撰文:刘春媛
摄影:刘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