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职教视野

探访风暴漩涡中的蓝翔

本报记者 邢婷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0月27日   11 版)

    10月18日下午,接待大厅一楼监控室里,一整面墙的52块监控屏幕监控着教室、图书馆、餐厅、实训室等公共空间。本报记者 邢婷摄

    正在实习的挖掘机专业学生。本报记者 邢婷摄

    美发专业学生正在实训车间忙碌,他们的“模特”则是该校其他专业学生。本报记者 邢婷摄

    烹饪班学员正在排队练习,这里的一年制、三年制、四年制学员被要求每年实习220~500道菜不等。本报记者 邢婷摄

    蓝翔又火了。最近,关于蓝翔的段子与新闻层出不穷。

    即使走在位于济南天桥区的蓝翔校园里,校园通知栏内可看到“蓝翔段子又火蓝翔”的报道。类似自我调侃被校长荣兰祥视为“活跃校园气氛的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里的师生们早已习惯坐旅游大巴或驾驶私家车而来的外地游客在偌大的校门前举起相机手机一通猛拍。

    显然,这种轻松氛围无法掩饰荣兰祥近日的心情。“毕业演讲门”“跨省打架门”“离婚门”以及办学模式频遭质疑……办学30年,今日蓝翔无疑走入风暴漩涡中心。

    “学校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遭受这么多质疑。”10月18日16时,坐在中国青年报记者对面,荣兰祥在开口前不自觉地长吸了一口气,他甚至自创了一个词“灭风”——“就是灭死你”——来形容此轮质疑下蓝翔所受重创。而此次约访的唯一条件则是“不谈家事”。

    蓝翔揭秘

    荣兰祥的办公室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四五条长凳,与现代装修风格格格不入,他对此解释是“板凳坐人多”。接受采访全程,荣兰祥始终坐在其中一条长凳上,腰板笔直。

    事实上,这些物件极容易让人联想起30年前农民出身的荣兰祥摸爬滚打的创业经历。

    1980年代初,荣兰祥曾前往北京门头沟和郑州学习油漆和沙发技术。从学徒到培训教师,他甚至一度和几个朋友合伙在石家庄开办培训学校。怀揣创业收获的第一桶金,“好几万元”,1984年,荣兰祥租用济南57中十几间教室,办起“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荣兰祥将创业机遇归结为“改革开放政策”。这不仅包括宽松的办学氛围:“那时地方教委办事很及时,很支持,办手续没有现在这么严苛”,也包括源源不断的生源即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没有教材,自己尝试去编;老师不够,去工厂挖,荣兰祥开始靠培训质量在济南上千家培训班中立稳脚跟。

    1989年,适逢部队搞“三产”热潮,学校迎来转折点。这一年,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交由部队,更名为55151部队技校。荣兰祥反复强调不是“合作办学”,当时收入都归部队,自己由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成为“拿工资的管理者”。1997年,中央军委下文要求部队生产经营脱离,此后学校逐渐与部队分离,直至2002年左右完全独立。

    在荣兰祥眼中,在部队发展的十几年是学校真正做大做强的时期。显而易见,部队模式在蓝翔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烙印,这其中包括:自称全国唯一向部队输送技术士官的民办职业学校、作为济南警备区的民兵营和女民兵连的训练基地、接纳部队官兵培训以及为人诟病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在蓝翔,学生一周封闭式学习6天,每天早上6点半,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跑操。而教室、图书馆、餐厅、实训车间、校道等公共空间布满了监控摄像头。

    “学校这套设备花费了上千万元”,在南校区接待大厅一楼的监控间,一位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此时,52个大小屏幕正实时监控全校200多个班级,督查老师上课情况及班级纪律。学校未来的设想则是让家长轻点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控孩子的学习情况。

    作为督导组成员,2014年年初进入蓝翔工作的辛长亮坐在操作台前,面前屏幕上分布着十几个班级上课画面,轻点鼠标,任何一个班级画面都可以放大至老师的板书清晰可见。“不要睡觉啊!”辛长亮突然发现某烹饪班后排一学员正趴在课桌上睡觉,他冲着麦克风喊了一嗓子,睡觉学员触电般立即坐起身,几乎同时,前排几位学员警惕而惊愕地扭头望向喇叭位置。

    这并不是全部。在这所学校,荣兰祥甚至会亲自过问学生的穿着和发型,“穿戴得整整齐齐,上课时间穿西服打领带”;学校有4大本规章无比细致的管理体系和章程制度;全体教师每天早晨7点半雷打不动的例行晨会;而荣兰祥本人的步伐则快得很少有人跟得上。

    “对学生真正的关怀即严格要求”,荣兰祥说,面对质疑与指责,他坦言:“对学校最近的事情,有的学生不理解,社会上有些人也不理解”。

    学校和部队的这层渊源不止一次为蓝翔带来麻烦和猜测,尤以2010年《纽约时报》报道为甚。这篇报道将蓝翔描述为“中国黑客的摇篮”,并指其有“军方背景”。也正是透过此事件,蓝翔的“神秘”被无限放大。甚至不乏有记者卧底蓝翔一探究竟。

    对此事,蓝翔的回复是“无中生有”。而为应付国外黑客的不时“造访”,蓝翔不得不加强技术力量不断重建网站。如今,荣兰祥每天都能收到学校网站工作人员发来的网站点击量及分布数据。10月18日20时左右,他边看当天数据,边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点着几十个国家的访问次数,不时皱皱眉头。

    对于外界是否过度解读蓝翔和部队的关系,荣兰祥的答复是:“不是过度解读,是对兵役法不了解。每个18周岁以上公民都有参军的权利和义务。作为高级技工学校,军队需要技能人才,学校恰好培养出的学生符合征兵年龄。另外,军队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学校又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地方,部队在这里征士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蓝翔依旧

    “蓝翔依旧。”10月6日,蓝翔的新浪微博这样写道。10月18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探访发现,各个校区内教学秩序井然,实训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师生们似乎并没有受到外界各种质疑的干扰,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肉切得太厚,酱太多,有点咸,勉强及格。”烹饪实训车间内,一位老师正在评点刚入校一年的学生作品:葱爆羊肉。在老师实际操作讲解后,学员们被要求按照规范一一练习。这里的一年制、三年制、四年制学员被要求每年实习220~500道菜不等,学员对食材的把握甚至精确到克。

    荣兰祥会不经意提起自己的头发“都是让学生剪的”。在蓝翔,其他专业学生的发型都由美发专业学生操刀;此外,连接东西校区的天桥由学生自己设计并焊接,印在桥身的标语引人注目:“盯着市场办教育,围绕就业抓质量,高工资体面就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这条标语几经演变。校委会成员之一、党委办公室主任曹金栋介绍,最初蓝翔标语是“就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之后换为“高工资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随后才更迭为现在这条。

    在数控车间里,学生经由几道程序加工的成品通过检验合格后被送往济南机床二厂。作为中国重汽、济南机床二厂的定点协作单位,蓝翔常年为这些厂家加工零部件和配件。负责技术指导的老师李连生介绍,学生产品通过率为98%~99%,而加工费中,学生拿40%,占大头,剩下的则由老师和学校分摊。

    西点专业学生端着面包到学校小卖部售卖成为校园里的一道独特景观,学生由此独立完成制作、销售到成本核算整个流程。

    “同一块土地,村民种的是庄稼,我们‘种’的是学生。”荣兰祥说,他引以为傲的办学模式是将工厂搬进学校,把企业生产的工艺和流程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实习设备和实习机会,毕业即能就业。“除了我们没有一个学校敢(这么)说。”荣兰祥说。

    曹金栋驳斥了学员转班老师抽取提成的说法,强调转班完全是学生自愿,“不过学校也会作一些宣传,我们还是要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挖掘机专业两个月收费7000多元,大家都说这个学校赚大了,不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每天半小时实习时间,两个月下来正好烧600公升油。为什么全国好多部队都把士兵送到这里学习,首先我们有质量保证,我们一定让学生把600公升油练完了,学生出去才能干。”

    荣兰祥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个月需600公升油,按8块钱1公升,得4800块,剩下的钱包括教师工资、土地使用税等,赚不了多少钱。

    事实上,荣兰祥已经在考虑给这个每年招生15000名的专业降温并缩小规模,“挖掘机后劲小,培养的学生做不了大事,要把更多空间留给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实用的理念同样贯穿于荣兰祥的广告经中。5秒时间、宏大场面、高而不过——荣兰祥称对广告研究得很透,他甚至对代言人唐国强本人也研究得很透:“唐国强曾被一家不孕不育医院坑过,但他的形象非常正面,他到这个年龄代言广告一定会很慎重。”

    尽管和众多明星交好,挂在他办公室的照片却是和两位书法家的合影,荣兰祥和属下闲聊时不时还会品评一下书法作品,这并不妨碍他称自己最大的爱好是“看看校园里哪里搞得不行,哪里有问题,提出来整改,有人去做”。而在学校加班的员工经常会在深夜遇到在校园里转悠的荣兰祥。

    蓝翔无法复制

    作为一家企业的掌舵者,荣兰祥不愿承认自己是商人,他甚至不承认自己是职业教育家,而是“职业教育的学习者”。2014年恰逢蓝翔成立30年,荣兰祥无意搞一场校庆:“校庆庆祝的是一种完全的、绝对的成功,是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事情都已经做了,可我们还在探讨与研究,还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事情需要去完善。”

    在荣兰祥眼中,蓝翔模式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冲击之一是一次性交清费用,“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媒体、学生、家长,都理解不了。如果学生一次性交清费用了,老师不能把学生教跑,如果跑了,老师和系主任都有责任。这样让老师有责任感,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教不好,成不了才,毕不了业,老师是有责任的,没有推脱的理由”。

    他同样认为,堪称蓝翔特色的一个月试学制度对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一些媒体和公办民办的技工学校同行认为我们的试学制度有猫腻,要收费用,要有押金。但是,我们的试学做得非常干净。除了交纳210元生活费,其他什么都没有,如果学生在这儿10天就吃了50元,只要出这个门,剩下160块钱马上退给你,试学就一个月,只能试学一次。”

    荣兰祥坦言,目前蓝翔遇到的最大发展困惑是有的制度教师还不能完全接受,要逐步推行和实施,“比如学生退学,老师埋单就不好实施,开始一步步在推,最后做到全部由老师埋单”。此外,还包括探讨如何让学生创业,以及师资匮乏的压力。

    蓝翔能否复制?荣兰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毫不犹豫:无法复制。他举例,蓝翔学生几乎从不私自采摘校园里的柿子和核桃,以此说明企业文化的内涵:“制度就是不能摘,摘一个罚200元。”很多学校来这里学习,荣兰祥毫不讳言:“学了也不管用。即使把试学制度、老师搬回去,但是,企业文化是搬不了的。”

    作为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过去几年,荣兰祥每年都会提出教育领域的议案而备受关注。如今被置于这场风暴漩涡中心,荣兰祥甚至考虑过不打算在明年的两会上“发声”。

    “搞教育纯粹靠良心。”荣兰祥反复强调。

探访风暴漩涡中的蓝翔
对话荣兰祥:我家庭的事情给学校带来一场灾难
舆论监督不是要把蓝翔“灭”了
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记者团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