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作为中国最大的独立民间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英文缩写CCG)携手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国内首部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蓝皮书。在过去10年中,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未来增长势头也最为强劲。
这本《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从多角度和多维度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当前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在当天举办的发布会上,CCG主席龙永图说,这份报告以解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凝聚了对中国企业以对外投资为主的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亚洲仍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APEC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相信未来中国在亚太区域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
智库专家认为,根据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等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减少障碍,创造动力。今年是中国对外投资有望第一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期待北京APEC会议能在这些重要议题上达成共识。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系统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1310例中国“走出去”案例,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重地。近10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显示,在2004~2013年之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年均占比达到70%左右。其次是占13%的拉丁美洲和12%的北美洲和欧洲。从对外投资流量来看,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增势最强。2013年,中国在美国投资额达到14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中国对外投资最集中的目的国和地区中,大多数都是APEC成员。2013年,中国对APEC成员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9%;另一方面,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83%来自APEC成员。
中国企业国际化趋势在亚太地区得到集中体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和案例,报告提出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十大新趋势,其中一大趋势就是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愈发活跃。商务部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从2006年的6%已经增至2012年13%,在中国对美投资交易总数中的比例也达到了80%,并接近总交易额的50%。此外,民营公司不再只着眼于小规模交易,而是越来越青睐中型和大型交易。作为另一大趋势,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逐步多元化。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中国企业对东盟地区的投资中。
目前,中国在东盟地区电力、热力、燃气以及水的生产供应等行业的投资约占两成,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等各占一成左右;其余投资分布在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等等。
中国企业在亚太地区投资所面临的挑战为其最终走向全球化提供了警示和宝贵经验。报告通过对“走出去”企业进行走访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中国企业国际化遭遇的八大困境,首当其冲就是政治和法律风险。在蓝皮书中有关越南投资环境的单独篇章中,智库专家从微观角度论述了中越双边关系近来的波动对中国企业投资的严重影响。在韩国投资环境的专题论文中,地缘安全和政治风险也被认定是阻碍中国投资扩大的重要原因。此外,对于不少刚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对投资东道国复杂的政策环境和法律规定缺乏了解,往往承受政治压力,并频繁遭遇法律纠纷,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随之面临经营风险。在加拿大投资环境一章中,专家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案例深入分析了加拿大联邦和省政府对投资法规或程序的变动给中国投资企业带来的困难和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CCG研究分析认为,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自贸区成立有助于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中国企业在亚太投资创造更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亚太地区价值链、供应链的发展和整合可以减少中国企业和区内其他成员企业相互投资的成本,提高经营成功率。
本报记者 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