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成功路上,重要的不是步伐有多快,而是能走多远

王塑巍:“泡面”带来的不是名利,而是希望

本报记者 诸葛亚寒 实习生 卢禹弛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3日   12 版)

    直到现在,每当提到《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不少人还会想起视频中那冒着白汽的泡面、一锅精细调配的头汤,以及一手端着泡面,一手拿着筷子挑起泡面的主演“尼玛坤爷”和他露出的那一脸憨厚满足的笑容。

    这碗“泡面”着实让导演王塑巍“火”了一把:上千万次的播放量引来媒体争相报道,视频网站片约不断;有人愿意投资,也有人愿意提供专业团队;甚至有知名梦想类真人秀节目、演艺公司邀约包装他的团队,还有企业出资请他们用“舌尖”风格打造“运渣车”广告。

    名利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王塑巍有些不知所措:想要抓住机会大捞一笔并不是难事,可非传媒专业出身又让他底气不足。再三思索,他清醒过来:选择了放弃。

    这样的选择在不少人看来有些“失策”,甚至一度导致他和团队成员产生分歧。但几个月过去了,当这碗“热腾腾”的泡面逐渐“冷”了之后,他很坚定地告诉自己:我不后悔。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火”了之后的某个夜里,他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奥斯卡没有新人奖——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不是你的步伐有多快,而是你能走多远。

    “泡面”为什么会一夜暴红

    当《舌尖上的中国》俘获不少电视观众后,网络上的模仿和翻版蜂拥而至。其中,大学生创作群体里不乏制作更为专业的高校类“舌尖”视频,可不少人依然疑惑,为什么“泡面”能火? 

    答案在王塑巍看来很简单:大多数人都怀有大学时代的记忆情愫,而泡面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正如他在片尾写下的解说词:无论脚步有多远,在人的脑海里,只有宿舍泡面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着各奔东西后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挂着记忆深处的大学宿舍。

    而为什么火的偏偏又是王塑巍这部拍摄仅用了一天时间、没有脚本、只有不过15分钟拍摄素材的“舌尖泡面”?答案却没那么简单。

    为了致敬《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经典之作,王塑巍认真地捕捉了原版中每一个俘获观众的细节,他把从小练就的“模仿”能力施展得淋漓尽致。比如,主演“尼玛坤爷”爬树取材的情节、泡面在旋转托盘上转动、“头汤”制作的过程,以及享受着丰收喜悦的笑容。

    然而,由于出身非科班、道具和设备简陋,模仿显得有些“山寨”——旋转的泡面是人工转动相机三脚架、装食材的托盘是拆卸下的书桌键盘托、头汤其实是宿舍成员家乡特产食材拼凑而成……

    就连拍摄过程也“草根味”十足:拍摄爬树取材情节时需要把“尼玛坤爷”绑在树上,由于不断有路过的同学抛来异样的眼光,想要速战速决的王塑巍竟然忙中出错把绑“尼玛坤爷”的尼龙绳打了几个死结,结果拍摄完后怎么也解不开,绑在树上的“尼玛坤爷”尴尬地被同学围观。此外,就连宿管大妈发现他们拆卸了书桌键盘托后还上门“问罪”……

    尽管如此,视频的制作却力求“专业”。不仅解说词模仿舌尖体,片头曲和配乐都按节奏点对准画面,王塑巍还用最“笨”的方法仿制了原片特效——他找到了画面右侧的标题字体,用尺子测量标题所占画面的比例大小……

    王塑巍的模仿也因此被赞“深得舌尖精髓”。如“正版”导演陈晓卿的评价:“泡面恒久远,一桶永流传。”

    名利与麻烦是相伴的

    原本只想上传视频到网上与同学分享,可没想到,这部仅7分55秒的视频却暴红网络,仅优酷播放次数就达到了1500万次,先后登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首、各类视频网站首页。

    导演王塑巍一夜之间从“屌丝”逆袭成为校园红人。媒体、电视节目约访接连不断,有企业愿意投资,也有公司愿意为他组建专业团队,甚至还有许多“奇葩”的邀约。比如,邀请他和主演“尼玛坤爷”代言面馆、邀请他们为饭店剪彩,甚至有演艺公司邀请他们表演小品……

    最让王塑巍无奈的,是一个晚上临睡前接到的电话。一个企业邀请他的团队拍摄公司宣传短片,要求只有一个:“把产品拍出舌尖的感觉。”可最后才知道,这个公司的产品是“运渣车”。

    尝到一夜暴红的滋味,身为学生的王塑巍和工作室成员们有些激动,可没多久,“麻烦”也随之而来。

    脸上长痘的演员在网络上被网友大量攻击,甚至有整形医院打来电话愿意提供免费服务,这直接导致了他与队友产生隔阂。而王塑巍面对名利作出的选择,更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团队凝聚力的火种。

    视频暴红的当天,没有经验的王塑巍接受了许多媒体采访、节目邀约。他坦言,曾有那么“一瞬间”,自己也想要抓住这些可以“成功”的机会。

    可没多久,王塑巍开始动摇。在他看来,很多机会对于自己来说“太重”,甚至有可能会被“搞砸”,一些商演、真人秀又“太不真实”。他心里迫切想要“克服浮躁,回归本心”。

    于是,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选择标准——真实。抓住一些自己可以承受的机会、绝不为了出名成功去“表演”自己。尽管这个选择并没有得到所有团队成员的支持,可王塑巍依然坚持了下来。

    对于王塑巍来说,最大的麻烦是不少视频网站觊觎和期待着他的第二部作品。

    今年秋季开学,当新的作品《奇葩学长拍给新生的爆笑军训攻略》推出时,王塑巍选择“悄悄地”发布,并未告知任何网络视频编辑。可第二天还是被优酷视频编辑“抓出来”,推上首页,打出“泡面导演新作”的标签。

    安心拍视频、去掉“泡面导演”标签是王塑巍现在最为希望的。“尼玛坤爷”的一条微博道出了他的心声:世界上众多的美丽的东西其实都是无心之作。当你去刻意地做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往往就失去了灵动感。

    以另一种方式实现梦想

    王塑巍和他的团队成员均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这与传媒“八竿子打不着”的专业怎么教出这么一群“奇才”?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罗自文看来,原因与王塑巍的天赋有关,他的天赋、兴趣和技巧三点在这个时机正好重合了。

    其实,王塑巍的“天赋”源于从小对影视的喜爱:小学5年级,他在舅舅的帮助下用家庭DV拍摄了搞笑视频《反恐精英-儿童版》,在网络上有近6万的点击率。从那时开始,王塑巍的心里就埋下了“导演梦”的种子。

    “独自一人读书,人生地不熟,也挺受排挤。”初中时,王塑巍独自一人在外求学,于是每天都有机会上视频网站看视频。《肖申克的救赎》是他最喜欢的电影,看了至少五六遍,影片描述的那种处于孤独环境里追求自由的情节让他感同身受。与此同时,他的实践也没有停止,为朋友的原创方言rap拍摄了系列MV,引起当地很大反响。

    他的“导演梦”愈发明晰。每当看电影时,他就反复问自己:我能不能拍这样的片子?别人是怎么拍出来的?

    于是,他开始在“模仿”中学习。比如,不了解纪录片怎么拍摄,他就分析琢磨纪录片《海豚湾》的结构,并开始用“叙述一段故事+采访”的方式尝试自己拍摄纪录片。

    就这样,兴趣越“拍”越足。高考那年,他立志要考上中国传媒大学编导专业,还为此准备了上大学后拍片子需要使用的摄像机、台式电脑。可遗憾的是,他以4分之差与梦想失之交臂。

    来到中青院青少系的第一学期,王塑巍选择和现实“妥协”,他几乎不愿触碰摄像机。可寒假期间,当他看到扬州大学金融专业的学生用简陋的设备拍摄了系列剧《这不是大学》后,他慢慢意识到,“在中青院我也同样可以做我喜欢的事情,甚至做起来更加轻松,没有任何外界压力”。

    于是,他和同学成立了“自由路上”影音工作室,开始从兴趣出发拍摄自己喜欢的视频。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是专业出身,不能立刻向正片电影发展,需要借助网络搞笑视频一步一步向前走。

    “泡面”的成功让他以另一种方式实现梦想——走进中国传媒大学,获得了第十二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互联网创新精神奖。

    那次,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草根性”和身处中青院的优势:没有专业束缚,靠着“模仿”学习进步。

    颁奖典礼结束,当王塑巍抱着奖杯离场时,他的手突然被一只“厚实的大手”握住,他下意识地挣脱却发现对方握得很紧。

    转身回头,握住自己的竟然是偶像张绍刚老师,“张老师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至今想起他紧握着我的右手反复说‘加油、继续加油’的情景,我依然很感动”。

    就在那一刻,王塑巍明白了“泡面”成功带给他的到底是什么:不是名和利,而是一种希望,“坚定自己继续坚持梦想的希望”。

王塑巍:“泡面”带来的不是名利,而是希望
为中学生研制首款碳足迹计算器
陆玺娅:小配饰中的大梦想
为什么中国学生海外考试作弊频发
3名中学生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