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4年11月0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李泰然:

为中学生研制首款碳足迹计算器

本报记者 诸葛亚寒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4年11月03日   12 版)

    如何培养一个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李泰然看来,最有实质作用的方法就是摆出数据。

    李泰然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今年高三的他自行研究制作了一款中学生碳足迹计算器手机软件。只需要打开手机软件,填入日常消费数据,一个中学生就能快速测算出自己日常生活产生的碳排放数量,了解自己的碳足迹。

    “计算出来的碳排放量可与平均水平作比较,并且对中学生的碳足迹行为给出建议。”李泰然将计算所需的数据分为“个人可控消费”、“个人非可控消费”和“家庭人均消费”,根据三类碳排放量测算结果,通过软件给用户提供减碳建议和方法。

    虽然“碳足迹计算”的想法听起来“高大上”,但它的灵感来源却十分“接地气”。

    高一时,李泰然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兼宣传部部长。高中前两年,他策划、执行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活动:成立微公益社团,向学生出售印有学校LOGO的手机壳,将收入捐给山区学生;回收可降解的牛奶袋;与好朋友去养老院义演……

    而“碳足迹计算器”的灵感就来自他在ALI(Action Leadership and Innovation)社团组织发起的“木箱回收废纸计划”:用劳技课制作的木箱回收合唱节同学们使用作废的歌谱。

    可最初,这个计划并不能抓到同学们的“兴奋点”——学生没有自觉性。于是,李泰然便和学校商议,通过引入班级加分手段提高同学参与性。最终,回收的废纸卖了近3000元。

    也就是在木箱回收计划的过程中,李泰然偶然发现了一个叫“FOOTPRINT”的国外网站。这个网站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个体让用户围绕碳排放的流程填写信息,如每天出行时间、用电脑的时间,问题还会细致到如“平时用的铅笔盒的制作材料”等。

    带着“闲不下来,找事情做”的心态,李泰然开始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碳排放相关知识。由于目前关于碳排放的文献资料并不全面,李泰然还到天津碳排放交易所询问目前碳排放交易的现状。

    就在这时,李泰然萌生了想法:是否可以通过计算一个中学生从早上起床到晚上回到床上期间所排放的碳数量,换算成一年的数据后与历年官方标准数据对比,判定一个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是否耗费碳?

    而后,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李泰然撰写了《北京市中学生碳足迹计算器的研究与设计开题报告》,希望能针对北京市中学生研究并设计一款碳足迹计算器。

    通过文献查找和阅读,李泰然设计制作了碳足迹计算器基础模型;又在同学间发起问卷调查并进行走访调研,最终完善了碳足迹计算器基础模型。

    其间,同学的参与度又再一次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于是,李泰然通过学生会校刊的微信平台每天向同学推送问卷调查;对于没有公共微信平台的其他中学,就通过自己和朋友的宣传转发进行。

    目前,李泰然所设计制作的第一款针对城市中学生群体的碳足迹计算器已经初步完成。计算类别包括含有衣服、交通和日常消费三个方面的个人可控消费,含个人饮食的个人非可控消费以及包含采暖、其他能源消费的家庭人均消费。三大类别消费将分别计算碳排放结果,最终相加成为个人碳排放总数量。

    如何让同学能够积极地使用计算器?李泰然希望能在实践运营中慢慢发觉一个吸引点,比如奖励机制,去提高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

    “对于节约和环保意识来说,习惯很重要,比如一些老人就常常会把废水瓶踩扁后收集起来。”在李泰然看来,这款碳足迹计算器也许并没有能力去帮助中学生养成环保习惯,但它至少会通过计算碳足迹,让中学生知道自己日常消费与环境保护有关,认识到自己一点一滴消费的重要性。

本报记者 诸葛亚寒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11月03日 12 版

王塑巍:“泡面”带来的不是名利,而是希望
为中学生研制首款碳足迹计算器
陆玺娅:小配饰中的大梦想
为什么中国学生海外考试作弊频发
3名中学生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