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从3000多人跃升到现在的16000多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规模实现新跨越;5年来,开启广西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新模式,报名人数从100多人跃升到11000多人,生源质量快速提升;3年来,在校生创业人数从个位数实现成十倍的增长,创新、创意、创业已成为南宁职院校园一种新风尚。这一系列变化表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高职名校”征程中已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育人新模式、发展新常态。
激活体制机制确保高就业率成为新常态
就业事关千家万户和谐发展,就业竞争力决定学院科学发展力。南宁职院党政领导充分认识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激活体制机制,“一个强化五个确保”让高就业率成为新常态。
注重就业指导,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积极推进贯穿学生三年学习、生活、实践的课程和指导体系建设:大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侧重对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意识培育,实习实践经验的积累;大三偏重于就业技巧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学院还定期聘请企业专家开展“创业论坛”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
一把手抓就业,确保创新创业方向正确。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南宁职院党委书记、校长高度重视,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2014年10月,学院党委书记陈建新教授亲自为“创业论坛”首期开讲《移动互联网创富记》,为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配人员拨经费,确保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为确保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学院为各二级学院设置了招生就业办主任科级岗位,并配置了科长,给“想做事,能做事”、“热爱招生就业”工作的优秀员工搭建舞台。学院每年按大于在校生学费1%的比例划拨1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给予就业工作经费保障。
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就业工作有法可依。学院出台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办法》,制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和工作水平建设评分表》。每年由校长与招就处处长、各二级学院院长签订《就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
完善评建指标,确保就业工作规范推进。从市场化建设、推荐过程和效果、长效机制建设、就业管理和调研,跟踪机制和成效、特色项目等方面完善校内就业评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观测点,开展校内就业工作评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加强就业工作内涵建设和过程管理,完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和提高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通过校内就业评建体系,实施激励惩罚措施,以有为鞭策无为、以优秀助推整体,以此全面提升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就业水平高位运行。近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单从就业率来看没有明显变化,但从学生就业对口率和高水平就业——创业来看,已经发生明显变化,比如南宁职院商学院在2013年创建广西高职院校第一个“创业班”,目前创业班1/3学生成功创业,“南职畅游骑行俱乐部”等8个实体项目中部分项目月收入达16万元。
改革培养模式推动内涵建设实现飞跃
深化单独招生改革,打通应用型人才入学通道。2009年南宁职院在广西高职院校中率先探索单独招生考试,当年计划单独招生100名,仅100人报名;2014年,计划调度招生2000名,11000多人报名,异常火爆。2014年南宁职院继续深化单独招生改革,实行单独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合作企业参与专业面试和测试,重在测试学生的职业倾向。南宁职院张宁东院长指出,单独招生考试重在测试学生的“成长加速度”、“学习加速度”和“成才加速度”。单独招生考试就是要让那些具备基础、“想读南职”、“热爱南职”、“愿意努力”、“适合职业教育”的考生获得入学资格。
创新育人平台,探索“校政企行”合作机制。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学院建立了“校政企行”合作机制,与南宁市高新区等政府部门、 250多家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校政互动、校企互融、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院引进深圳讯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资金共同建设移动通信专业,该专业同时获得央财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建设支持,发展势头迅猛。又如,学院与广州奥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入、共同建设营销与策划专业,通过单独招生考试招到了适合专业培养的考生,招生、就业两旺。
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定制高端技能人才。学院与富士康、阿里巴巴、宝钢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订单人才培养。从2011年始,学院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开设富桂专班,企业投入300万元建设SMT生产线一条,用于专班人才培养的实训;2014年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共同建设机电产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011年,学院和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阿里巴巴特色班,校企双方将在校内共建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实训基地,订单培养适应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和企业所需的实战型精英人才和高端创业团队。2014年,学院和宝钢集团合作开展了订单班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重点专业。根据广西地方产业升级的需要,针对高职专业服务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学校以移动通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室内设计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营销与策划、工程造价、应用越南语、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等11个重点专业内涵建设为切入点,系统设计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探索“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建立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与企业合作共建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示范性基地7个、校企产业基地3个、研发孵化基地1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校级校企共建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库100门。学院先后获得2012年广西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专业建设经验及人才培养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得到了肯定。
围绕广西“14+10”产业发展建设专业。2014年单独招生,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报名人数的不均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不适应性”。南宁职院经过深刻剖析,顺应“14+10”千亿元产业发展需要,顺应广西北部湾“钻石十年”的发展和“建议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要求,及时申报设立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海事管理、涉外事务管理、影视动画、新能源、物联网等新专业,以及“南铁订单班”、“富士康订单班”、“保利物业订单班”、“电子商务创业班”等特色班级。这些新专业和特色班级成长性好、空间大、校企合作途径多、就业发展前景好。
建立创新工作室,引领专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目前,学院建有企业全程参与的创新工作室12个,直接指导学生创新和协同创新。2010年以来学校的课程体系改革上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就业竞争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其中两个做法成效明显,一是实践教学加重了智力技能的培养;二是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增加了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课程的比例,如基于应用项目和综合设计的项目化课程的设置等。通过创新工作室的锻炼和积累,不少同学在校或毕业后即开始创业,他们主要做技术改良、发明创造和三产创新服务。如2012级学生莫康旺今年借助微信平台应用新功能,创立了网上“点点校园”水果速递超市,发展势头良好;2014届毕业生叶志伟,瞄准新媒体研发应用市场的广阔前景,毕业即创建南宁亿创达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多个产品,极具发展前景。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抓手,夯实首位度。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抓好六项措施:一是强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乐于走进课堂,在课堂中汲取知识,提高素养;二是在2014年进一步加大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让学生多活动多运动,在运动中历练品质,增强自信;三是开通校园免费交通,解决同学们去图书馆难的问题;四是在图书馆开设企业家讲坛、企业工程师讲坛、名家讲坛等系列活动,吸引学生多听、多学、多看,以培养全面的职业素养;五是创建一系列专业工作室,加强导师指导,让学生在课余走进工作室创新、创业;六是开展更多、更广泛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释放爱心!南宁职院在服务区域产业建设、服务行业企业发展、服务学生成长发展中不断夯实首位度,在广西同类院校中实现了“六个领先”目标,即办学规模领先、师资力量水平领先、实训体系建设领先、办学特色领先、生源质量领先、初次就业率领先。
探索就业模式引领创新创业成为新风尚
学院对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表现进行了广泛调研,基本上用人单位用了都说“好”。
近年来学院招收就业呈现“出口进口”两旺两促进态势。“读高职选南职”已逐渐在广西众多师生家长中形成口碑,部分高中毕业生宁愿放弃就读二本学院而选择南职以求学得一技之长。学院在最近三年高考统考招生录取中,文理科第一轮投档最低分数线均超过三本线,2014年文理科出档线列广西高职院校第一。
学生成功创业彰显文化内涵。南宁职院一直以来注重将文化内涵注入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如2012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容潮淋创建广西新立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年收入超过30万元;2011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邹超华创建广西建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钦州分公司,目前年收入60万多元;2011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丘岳振创建南宁捷佳咖啡连锁店,目前年收入超过70万元;2011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黄鸿创建伟佛山鸿运陶瓷机械有限公司,目前年收入超过350万元。
展望未来,南宁职院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创新创业、激活体制机制,凝心聚力。保持领先地位,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努力建成“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高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