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冒着绵绵细雨,笔者跟随303医院博士医疗队的大巴车一路颠簸,来到了广西最偏远的巴马山区巴纳村进行巡诊。
进了村子,车刚停下,一位耄耋老人就上前来,拉住医疗队长李红政的手。知道医疗队要来,他专门为大家煮了10多个鸡蛋,一直站在屋前焦急地等候着。
老人名叫黄玉松,一个人生活多年,饱受高血压、血管硬化等疾病困扰,几年前303医院博士医疗队开始定期到这里巡诊,经过他们的治疗,老人的病情逐渐好转。
巡诊的帐篷搭起来后,村民们排成长队来看病。
心血管内科主任赵子粼耐心细致地为一位老人检查后,告诉他:“大爷,您的血压、心肺都正常。”老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巴纳村是医疗队这次巡诊的第一个村,村民们生活困难,村里流传着“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的顺口溜,“小病拖,大病磨,眼看不行请巫婆”是这里的真实写照。博士医疗队定期到这里巡诊已有6年时间。
“他们每个月都来一次,挨家挨户给我们量血压、测体温、送药品。”村民张玉秀感激地说。
村民陈双江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失去了劳动能力。医疗队成员、骨科主任林舟丹为他实施了“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并跟踪治疗。半年后,他就能下地干活儿了。村民们说,有了博士医疗队,大家足不出户就看上了“专家号”。
巡诊完巴纳村,医疗队继续赶往大山深处。
医疗队领队、医院院长赵东海介绍,“303医院博士医疗队”成立6年来,跑遍了800多个乡镇、1940多个自然村和体系部队所有边海防哨所、站点,行程6.2万公里,义诊军民7.2万人,发放免费药品价值448.2万元。
汽车在“S”型的山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被称为“云端之上村”的纳西村。道路太窄了,队员们只好顶着风雨下车步行。
医疗队员蔡文娥博士给村里的朱阿婆带来了一份“礼物”——自己研制的新药“龙眼参”。
“研制这个新药有您一半功劳。”蔡文娥对眼前的这位壮族老人充满了感激。前年,蔡文娥在为朱阿婆治病时,发现阿婆家里一种叫玉郎伞的民间用药,对提高人体免疫力有特殊疗效。
返回医院后,她与地方专家合作,申请了一个“广西民族特色药材玉郎伞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后来,这个项目获得第十届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目前,由这种民间用药改良的新药“龙眼参”在广西地区已被广泛应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衰老和治疗老年痴呆。
为了节约时间,队员们在纳西村分头行动。在村卫生所,医疗队员赵子粼博士正在为几名赤脚医生进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六讲》的辅导授课,帮助他们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巴纳村卫生所的医生李立顺说,上半年医疗队安排他到303医院学习进修了3个月,丰富了他的临床经验和医疗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赵子粼说,医疗队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每年利用巡诊分片区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6年来培养医疗骨干2500多名,帮扶乡村卫生所150多个。
天色渐晚,谢绝了乡亲们的一再挽留,队员们整理装备又上路了,他们要赶在天黑之前到达十万大山深处下一个巡诊点。